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托管班“回扣”乱象凸显监管缺位

    文·王勇强

    ■教育时评

    孩子放学了,家长还没下班,谁来接送?谁来照顾?托管班应运而生。数量众多的托管班,选哪一家?有些教师便“趁虚而入”,将班上娃娃介绍给托管班或培训机构,以此拿回扣。近日,成都商报记者以教师身份,给主城区的10家托管班打去电话,咨询“介绍一个学生,能有多少回扣”。结果10家机构均表示,至少会给老师100—200元的回报。甚至,“介绍学生”只是双方合作的最低形式,培训机构反过来再将学生介绍给私自开班的老师,这种方式更加隐蔽。(11月22日《成都商报》)

    托管班可以提供接孩子放学、安排孩子晚饭或午饭、辅导孩子功课等服务,满足了当下许多忙于工作、无暇及时接管孩子的父母需要。这是一个新兴的、大有可为的行业,可是“回扣”乱象的出现,却让托管行业走上恶性竞争之路。

    介绍一个孩子到托管班,老师就能拿到至少100元的回扣,托管班和老师在孩子身上互相渔利,给人托管班和老师为“刀俎”、学生和家长为“鱼肉”的异样感觉。

    托管班数量众多,互相间的竞争自然激烈,但这种竞争本应该是质量、服务方面的优胜劣汰,如今演化为“回扣”之争,却是变味和恶性的竞争,不利于托管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托管班的利诱之下,老师收受回扣,有违师德也触犯法纪,如果利欲熏心之下把孩子介绍到一些不正规的托管班,后果更是严重。在回扣的利益链中,最终为此买单的只有无辜的孩子和家长,本想为孩子找一个安心之所,没成想却成为待宰的羔羊。

    托管班“回扣”乱象的根源还在于当前监管的缺位。托管班与教育、卫生、消防、工商等多个部门有交叉关系,但至今国家都没有出台法律法规明确监管职责,托管班基本处于“三不管”状态,许多托管班存在无证经营。监管缺失之下托管班良莠不齐,无序乃至恶性竞争在所难免,家长“傻傻分不清”只能求助于老师推荐,托管班正是看到这一点,把“给老师回扣”当成了一种招生策略。

    在回扣乱象之下,指责托管班不择手段和老师利欲熏心不是解决的办法,最重要的是在法规上抓紧明确托管班的监管职责,使托管行业尽快规范起来。在规范的监管环境下,才有利于托管行业建立起良性竞争的格局。在严格的监管之下,如果能按服务质量对各托管班定期进行排名公之于众,方便家长选择,也可以避免有些老师“趁虚而入”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