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两岸四地专家共谋新媒体科技传播创新

    科技日报讯 (蒋梦恬 记者王春)“随着新媒体技术迅猛进入科学教育领域,科技馆要创新‘生活科技化、科技生活化’的理念,让科技展览变得更加多元生动。”台湾科学公益博物馆的陈训祥馆长在11月15日举行的第五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暨两岸四地新媒体科技传播峰会上呼吁。

    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孙维新等专家在论坛上强调“再参观”的意义,他们认为,科技馆存在的意义是去除科学神秘的外衣,令更多的民众感受到科学技术的便利与奇妙。据了解,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积极运用声光电各类新媒体效果,创造了许多吸引民众不断“再参观”的优秀项目。无论是环岛巡演的科学舞台剧,还是破除社会迷思的科普电影,直观的形式与亲民的互动都使得这些工作的推进卓有成效,甚至在岛内引发轰动。

    台北科学教育馆秉承“全民科教”理念,注重和社区联动,并在联动中充分运用新媒体的力量。比如把社区里普及水资源保护的活动视频上传到国际交流平台,以及效仿网络潮人,举办科教馆的“快闪”等活动。而在富有科教馆特色的“科学玩意节”上,机器人演奏的《青花瓷》令人惊艳。这些接地气的科普工作都是在注重受众需求之上的创新。对观众耐心、对志工放心、与企业交心,多元化的项目促进了多方的交流,是台湾各类科技馆宝贵的工作实践经验。

    论坛搭建了科普场馆科学教育的研究和交流平台,使得两岸四地的科学教育专家和科普场馆从业人员能在这个平台上深入地交流和研讨。与会专家认为,自媒体时代呼唤科技馆以新途径接近群众,当下应建立好各类新媒体互动平台,为潜在观众提供及时丰富的资讯服务,化被动等待参观为主动邀请,更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搜集不同群体需求,甚至进一步将展品送到社区展览。

    在此次论坛中,上海市科委马兴发秘书长与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还共同为上海科学传播与发展研究中心揭牌。该中心自筹建以来,承担了大量政府委托的项目,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战略研究,为政府提供了决策建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