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粮食硅谷”是这样打造的
——来自“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河南省唐河县的报道
丰兴汉 本报记者 乔 地

    一个农业大县,不仅连续九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而且凭借年产优质小麦110万吨以上的优势,实现夏粮生产“十连增”,成为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硅谷”。在名牌效应的背后,是怎样的一条产业崛起之路?

    名牌效应:“核心区”托起“中原粮仓”

    唐河产粮品牌效应的持续展现,源于一项正确决策。

    三年前,唐河县的决策者站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研究确立了全力建设“中原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决策,粮食生产首次以专项决策的形式列入全县农村经济工作之首。县委书记刘明杰说:“粮食生产关系国计民生,民无粮不稳,稳住了粮食,就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稳住了唐河作为全国产粮大县的地位和效应。”

    五年来,唐河的小麦种植面积一直在200万亩以上,今年小麦种植面积达到219万亩,面积创历史之最。作为河南省第二大产粮大县,自古就有“唐河熟,豫南足”之说,早在10年前就有专家测算,唐河一年的粮食产量,够全国人民吃上三天零一早晨。因此,唐河既是全国最早的商品粮基地县,又是享誉全省的“中原粮仓”,唐河早已被贴上“产粮名县”的标签。

    为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唐河采取了“标准基地带动、基础建设促动、科技手段拉动、市场流通推动”的“四动战略”,建设了17万亩的粮食生产核心区示范工程、3万亩的现代灌区示范项目,全面建设粮食生产科技推广体系,大力发展小麦加工业和物流体系,为粮食生产的上档升级夯实了基础。

    打造粮食核心区,高产示范走在前。唐河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了两个3万亩的核心区示范工程,形成了辐射8个乡镇总面积26万亩的三大高产示范区,成为全国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重点县和整县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县。

    名品效应:“金种子”萌发产业希望

    唐河粮食生产的品牌效应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良种“嫁接”的直接结果,“金种子”成为唐河粮食产业希望的萌生之源。

    唐河小麦的当家品种是素有“小麦王”之称的“郑麦9023”。这几年,中国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省政府小麦生产办公室专门在唐河设立了小麦新品种对比试验基地,在众多小麦品种中,“郑麦9023”耐旱耐涝、产量稳定、增产较高、品质上乘的特性开始充分展现出来,被选定为当家品种。

    但是,唐河小麦生产的良种布局并不是“郑麦9023”的一枝独秀,考虑到地域、土质、气候等方面的差异,除了以“郑麦9023”为主导外,先后引进了“内乡188”系列、“宛麦”系列等10余个优良品种,形成了“一品当家、多品保障”的良种格局。

    一系列优良品种的成功引进,在粮农中产生了联动效应。全县的小麦面积由最初的170万亩增加到200多万亩以上,产量由最初的5亿多公斤攀升至10亿公斤以上,农民们彻底抛弃了退化严重的自留种和表现平平的普通种子,更为重要的是,这让粮农们看到了一个品种带来的巨大效益,良种化观念开始根深蒂固。全县的小麦良种覆盖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100%。

    科技效应:“科技粮”彰显增产潜力

    粮食一枝花,科技在当家。

    古城乡井楼村农业科技馆的技术员魏永涛说:“我搞测土配方时,我每天都接待群众上百人,这在以前很少见,大家都是浇浇水、除除草、凭经验上点复合肥。现在不一样了,大家种麦都种出了水平,啥方法科学就用啥。”

    “庄稼活儿,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这种陈旧的种粮观念早已成为历史,粮农们攀比的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地里啥时追肥、肥量多大,啥时用药、剂量多大……这些事儿,唐河农民了如指掌。

    科技观念的提升源于完善的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近年来,唐河县建成了以县农业部门和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各乡镇农技站和科技馆为节点,以村级农技推广点为末梢的农机推广体系,并和国家、省、市三级科研单位的20多名专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依托科研单位和完善的推广网络,唐河农民先后引进了平衡配方施肥、病虫害定期测报、新型生物农药应用等新技术30多项,新型农机作业、一喷三防等先进生产手段也得到了普遍应用。

    粮农们说,现在出力越来越小,手段越用越多,种粮越来越多,产量越来越高,效益越来越好,都是技术立的功。

    服务效应:“望天收”退出种粮历史

    采访中,一个奇特的现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连续几年,唐河的小麦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但是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该县小麦仍然打破了连续6年增产的纪录,甚至有四分之一的麦田实现了亩产千斤以上的新突破。

    “这都是政府服务的效应。”上屯镇种粮大户杨继学说,“过去种麦是看天吃饭,遇点小病大灾不是减产就是绝收,根本没保障。现在,种地的条件越来越好,很少受天气条件左右,稳产增产自然没问题。”

    除了科技服务外,唐河推行了基础设施服务和天气预警服务。

    唐河是国家农综开发科技项目示范县,承担着多项国家农综开发项目,利用这一优势,县里五年来先后投入各类资金4亿元,高标准完成田间水利、道路、井井通等工程建设,先后改造中低产田近50万亩。仅今年就新增旱涝保收田3万亩。这些农田现已全部实现耕作机械化、管理精细化、种植良种化、技术前沿化和效益最大化。

    在气象服务上,全县利用县气象中心和八处乡镇人工增雨炮站,建成了完备的人工增雨系统,一旦遭遇较重旱情,就可得到有效缓解。“昔日遇灾眼泪流,今日再不为水愁。”唐河粮食产业在项目助推下,彻底摆脱了“雨养粮业”的制约。

    如今,伴随着品牌效应的展现,唐河的粮食产业正在向产业化、现代化大步迈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