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05日 星期二
创新中国行·走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成都“创新之弓”再次拉满
——来自成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调查 (上)
本报记者 盛 利

    十年前,曾有人这样描绘成都:把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看作中国经济拉开的满弓,成都就是弓弦;十年后,当中国经济遭遇严峻挑战,成都这个弓弦能否再次拉满,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成都未来经济发展的走势。

    2012年,成都GDP达8138.9亿元,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广州和深圳。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成都下一步该怎样提升?

    10月22日,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创新型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和系列配套政策全面出台,成都谋定创新驱动未来“两步走”目标:2015年,建成领先西部、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城市;2020年,成为全国一流的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初步建成中西部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城市、国际知名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改革永不止步,创新永无止境。”在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看来,“成都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是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选择,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升位和城市建设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立足成都自身禀赋、塑造核心竞争优势的重大举措”。

    在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担当四川“首位城市”重任的成都,正从实施创新驱动、增强创新实效入手,面向经济提质升位、城市转型发展,启动新一轮改革。

    创新路径“提质” 支撑城市发展“升位”

    区域经济发展往往呈现这样一个路径:当政府在某一个关键节点做出决策之后,市场机制的强大作用将使之走上崭新的发展路径。

    当前,从全球范围看,以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代表的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国内外产业格局正发生着根本的变化,成都要以科技创新为主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展示出“一条具有成都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破解这一崭新命题,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开宗明义,“着力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新机制”。在成都新政下,政府正在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通过“制定面向未来和全球竞争的‘技术路线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只管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是科技创新的大忌。单个企业或单一区域创新发展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正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选择错误。

    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移动互联网创新集群产业基地,去年年底成都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已达1238亿元,成为深圳、北京之后的“指尖产业”第三城。大到信息安全、数据分析,小到网上购物、数字娱乐……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政府、企业如何发力,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而新出炉的成都移动互联网产业技术路线图,绘就出崭新未来——智能终端部件和整机产业凝结大量价值,是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成都以软件平台和分发平台为主攻方向,突破平台支撑层“低端锁定”;借力“智能城市”,推进移动游戏、移动支付等移动生活娱乐应用与行业应用;把智能终端制造领域及平台支撑领域,作为技术突破主攻方向。

    一种按图索骥、潜移默化的发展态势,正在成都移动互联网产业形成:今年,知名手机游戏公司成都尼毕鲁科技宣布,将扩容2900平方米并成立子公司,在未来3年投资30家创业团队,实施平台化发展。与路线图“主攻平台”战略不谋而合,该企业认为,“手游”的未来不仅是自己做好产品,还应吸纳更多开发人才和项目入驻,通过聚合创新力量,提升产业整体“能级”。同样,与“路线图”中突破“低端锁定”、推进“生活和行业应用”等步调一致的,还有成都品果科技、网安科技等一批企业。研发Camera360软件、实现全球用户超过一亿的品果创始人徐灏,正提出将“核心功能做深做透”,并带领团队进军留声相机等崭新领域;研发“隐私保”、CVM虚拟化操作系统等,年销售额5000多万元的网安科技,正瞄准产业细分领域“信息安全产品”专注攻关。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关键的意义在于前瞻性战略布局,通过技术路线图的‘提前介入’,成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赛迪顾问公司总裁李峻认为,“技术路线图”将对成都城市竞争力起到“多重积极作用”,容易集中各职能部门的力量,配置各项政策资源。

    目前,成都已完成汽车、3D打印、移动互联网等产业发展的“路线图”,不仅紧贴产业、市场,也为政府部门在产业发展决策上提供重要参考,“产业技术路线图”真正成为成都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升位的GPS。

    资源配置“转型” 壮大城市创新“主体”

    企业是创新主体,也是实现城市创新发展的根本力量。当前转型升级背景下,政府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引导,是企业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支撑。

    过去,科技管理方式相对单一、更加注重“项目式”,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这一弊端逐步显现:今年6月,成都新力光源研发出“新一代交流LED光引擎技术”,通过将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用于LED照明,攻破了被誉为“全球难题”的交流LED频闪问题。公司董事长张明坦言,过去这种“革命性”创新产品,难受“项目式”管理青睐,“原因很简单。作为一项涵盖电子、光学、化工、新材料等多领域交叉科学的成果,负责评估的院士专家,虽是各自领域的权威,却难以对这种颠覆性、交叉性的成果做出判断”。

    对此,成都科技新政围绕企业需求、从市场出发,探索转变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实施“研发后补助”改革——对在新兴产业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品、重点新产品研发的企业,可给予最高100万元经费补贴。

    成都三泰电子研发的“速递易”快递系统,今年1月刚刚上市,瞄准解决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投递难问题的该产品,可让住户在小区内通过手机输入密码或扫描条码,实现无快递员“自助签收”;成都迈普去年10月新上市的全球第一款众核高端路由器,通过将“众核处理器技术”作为“大脑”加入路由器,使这台更“智慧”的设备能够在云业务、防病毒、邮件过滤、安全准入控制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上述创新产品,按过去的项目管理方式,很难获得政府科技经费资助。但在成都新政下,通过科技项目资助,两家企业均展示出强劲发展态势:已经实现销售收入488万元的成都三泰电子,未来3年将销售额将超过6900万元,而成都迈普销售收入将从目前的3700余万元,达到3年后的1.3亿元。

    目前,成都市已完成对首期74个战略性新兴产品、204个重点新产品的创新补贴,经费分别达到7400万元和4080万元,有效带动企业新增研发投入近10亿元,未来这批项目和企业,将成为成都具有“西部高端优势”,打造西部核心增长极的重要支撑。

    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的针对性、可靠性,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扩大效应也进一步显现。“技术创新中,企业对市场的嗅觉最灵敏。”市科技局负责人说,作为管理者,要遵循市场规律,尊重企业的创新决策主体,把财政资金用到关键处,最大限度发挥好财政投入的引导放大作用。”

    如今,成都企业申报科技计划项目,指标更清晰,立项各方都易于把握,申报程序更简洁、办事也更方便,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创新热情明显提高。今年上半年,成都已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074.48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00余家,通过优化配置政府创新资源,正加速“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迈进。

    鼓励人才创业 重生城市“活力之源”

    人才,是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和活力的源泉。

    为聚集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成都新政中抛出了“三板斧”——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鼓励高校院所人才走向生产线、鼓励培养产业急需人才。

    在天府生命科技园,国家“千人计划”海归科学家陈元伟,正带着把全球价值百亿美元的生物医药市场对接到家乡的决心,投身成都创新创业热潮。作为曾经的美国拜尔制药公司首席研究科学家,来成都仅5年,他所带领睿智化学已成为西部最大的生物医药科技企业,入选四川省“百人计划”人才多达6人。

    激励像陈元伟这样的海归科学家们的创业梦,将优秀的人才在成都留下来、用起来,正是着力方向——全市设立每年7.5亿元的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成都人才计划”,设立长期、海外短期、青年和顶尖团队四个项目,对入选的个人或团队,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500万元的重点资助;对上述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在蓉或来蓉创办独立纳税企业的,给予最高10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

    为推动在蓉高校院所人才服务企业,促进科技成果在蓉转化,成都科技新政首设了成都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资助专项,资助在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和市校企联合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在职博(硕)士。

    从今年起,已有43名上述人才获得资助超过850万元。这批项目中,成都数之联公司创始人周涛,作为“80后”的四川省“百人计划”人才,去年10月才走出实验室开始创业。短短一年间,他和团队不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等科研项目,今年4月还推出“数联英才”社会化招聘平台——通过网络数据挖掘,甄别有求职倾向和特定技术能力的用户,实现与企业招聘、员工内部推荐等人才需求“智能”吻合。目前该项目已经获得德勤中国项目合同,并受到多家投资机构的青睐。

    “‘破墙透绿’,是我们多年推动高校院所成果本地转化的主要工作。”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次新政策,我们着力鼓励高校人才创办企业和直接服务企业,财政给予相应资助,通过资助人才带动高校成果在本地转化”。如果将过去地奥集团、川大智胜等成都高校创业典范的诞生,总结为市场经济环境“逼出来”的;那么在成都科技新政下,对高校、院所创业创新的主导思想则是政府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鼓励成果按市场规律转移转化。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