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02日 星期六
突破“华山一条路”
——青岛市市北区老工业城区创新转型纪实

    改革发展新景象

    本报记者 王建高  本报通讯员  李 良  李建青  李向军

    青岛市市北区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十五”末的18.98%提升至52.46%。

    今年1—9月份,全区发明专利申请量1814件,发明专利授权量133件,在山东省138个县市区中分别排名第4位和第11位,在青岛分别排名第3位和第5位。

    已建成6个国家级孵化器,占青岛国家级孵化器总数的60%,总孵化面积达到41.3万平方米,入孵企业近700家,安置就业1.1万人。

    19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90%以上与大专院所进行了产学研合作,21家企业被认定为“青岛市企业研发中心培育基地”。

    市北区何以实现老工业城区转型?市北区委书记惠新安表示,在新的起点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市北,构建“一带突破、双核引领、三区集聚、四轴展开、多园支撑”的发展布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转型跨越,走出一条集约式、内涵式、高端化的发展路径,推动老城区向特色城区、高品质城区转变,增强城区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创新发动机”提速经济转型

    占地3000亩,建筑面积400万平方米的橡胶谷,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企业孵化平台、教育培训平台、商品交易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12大产业平台服务体系,成为全球的“橡胶行业硅谷”。目前,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销售商泰国诗董橡胶、中国的海南橡胶;全球最大的合成橡胶研发制造商德国朗盛、美国埃克森美孚;全球最大的炭黑生产商美国的卡博特等一大批行业巨头等170多家行业协会、政府、国际组织、企业已入驻,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现代服务业橡胶产业化基地、国家级孵化器。

    这个由科大产业园区老厂房“脱胎换骨”而成的“橡胶谷”仅是市北区推进“腾笼换鸟”,建设科技孵化器的一个实例。

    市北区区长张杰表示,面对老城区产业转型的难题,市北区加快区域内企业搬迁步伐,对腾出的土地实施保护性开发,以都市型科技产业聚集区发展为抓手,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打造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地。

    “腾笼换鸟”,让老工业厂房焕发“青春”,关键在于换什么“鸟”。市北区科技局局长孙春艳形象地说,这个“鸟”就是成为全区培育中小科技企业,吸引高端产业集聚发展,推动老工业城区经济转型增长点的科技孵化器。

    为加快推进“千万平米孵化器”建设,市北区制定了《2012—2016年孵化器发展规划》,下发了《关于促进都市型科技产业聚集发展的意见》《加快都市型科技产业聚集发展的优惠办法》《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及孵化器建设的意见》等优惠政策,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孵化器给予100万元奖励,市级孵化器给予50万元奖励。

    老城区企业搬迁不仅仅是字面意思上的“腾笼”,更是一种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的“换鸟”。孙春艳介绍,目前,全区正以科技街、中央商务区、滨海新区、榉林山外包产业基地、纺织谷、中联2.5产业园、建筑创意产业园、工业设计产业园、中航工业青岛科技园、生物科技产业园、百洋健康科技园、1919创意产业园、上市企业示范园“一街一心两区两谷三基地多园区”为载体,实施“百十亿级”工程,力争五年内打造4个产值过百亿元的新兴产业园区和8家产值过10亿元的科技产业链企业。

    如今,全区共有各类产业园区10余处,入驻企业已达1000余家,注册资金总额达到20亿元以上;中航工业青岛科技园、工业设计产业园、中联U谷2.5产业园等6个园区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改革“组合拳”破解创新发展难题

    使每一个以220V为电源的仪器、仪表、家电、机器、设备都内置一颗电力线通信芯片,实现互联互通和远程控制,居民生活由互联网时代向物联网时代跨越。完成这项创新任务的是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他们推出的数代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力线载波通信产品,已申报发明专利6项,拥有非专利专有技术16项、软件著作权72项、软件产品证书70项,成为国内电力线载波通信领域的龙头企业。

    “青岛东软”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公司的发展得益于市北区的大力支持。

    推出改革“组合拳”,激活发展活力。孙春艳这样解读——

    改革政策扶持“导向”,为都市型科技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与市科技局签署《局区科技工作会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科技金融体系、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中介市场体系建设。区科技局与高创融资、华商汇通、青岛银行共同出资设立额度为1.5亿元的市北区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其中为百灵信息等第一批13家科技企业提供3950万元的融资扶持。设立都市型科技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将每年科技三项经费的70%用于引导扶持都市型科技产业聚集区、重点科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到2015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对财政的贡献度为40%,R&D经费投入占全区GDP比重达到3%以上,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3.5%以上。

    加大对科技项目的动态管理,组织申报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46项、申报市级科技培育计划项目83项,为企业争取各级各类政策扶持2823万元。

    出台《市北区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大对发明专利的奖励力度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安排兑现2012和2013年度专利专项资金460万元。加强科技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已拨付科学技术专项资金1.25亿元,对青啤集团、百洋医药等69家科技型企业的重点项目进行扶持。

    改革出效益。“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0%,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5%以上。

    打造全国科技创新示范区

    金秋十月,投资过百亿元的青岛华强广场和投资20亿元的青岛华强电子商务产业基地项目落户青岛科技街,将进一步增强市北区科技信息产业的创新活力。

    针对老城区土地资源瓶颈制约的实际,市北区全力打造“全国科技创新示范区”,都市型科技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走出了一条老城区发展都市经济和创新产业的新路子。

    青岛“贝尔特”公司累计投入1亿元,同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联合建立研发中心,取得了1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4项科技创新成果,海洋生物产品90%以上出口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成为亚洲最大海洋生物制品及生物医药生产基地,年产值30多亿元,实现利税上亿元。

    通过政府引导,支持和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强强联合,推动都市型科技产业区发展。全国唯一一家化工橡胶行业技术转移中心落户橡胶谷,北京化工大学等六所大学同时就技术转移中心与橡胶谷达成战略合作;青岛贝尔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与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合作成立“海洋生物医药研发中心”“海洋生物研发中心”;国林实业与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合作共建“压电陶瓷材料与工艺实验室”,助推企业技术创新。

    目前,该区集聚了中科院软件所与青岛港的合作项目、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与青岛佳明测控仪器有限公司的水质重金属在线监测项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青岛元通电子有限公司的微电子及系统技术研发中心项目、青岛铸造机械厂与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制造业信息化研究中心”项目、青岛铸造机械厂与青岛理工大学的“青岛市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项目等300多个重点项目。青啤集团的啤酒酿造技术实验室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青岛港集团被确定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好风凭借力,发展正当时。今年以来,该区共组织申报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5个、市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项目14个、市公共领域科技支撑计划项目7个,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7项,争取国家级扶持资金340万元,争取市级科技扶持资金145万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