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百佳汇”:打破创新国界

    □ 本报记者 罗朝淑

    高端访谈

    18年前,先声药业任晋生作为一个草根创业者,依靠两万元人民币,从江苏南通的一个小县城来到南京创业,成立了一家医药企业;6年前,他的公司登录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筹资两亿多美元;而今天,他又开始推行一种新的理念:以开放式的态度做创新药物的研发,为此,他成立了一个新的平台——创新药物百佳汇。这是一个创新药物研发领域的联盟,而它的发起者就是先声药业董事长任晋生。

    在于日前召开的第十七届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任晋生笑称自己在创新药物的研发方面是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任晋生认为,在当前创新药物研发的世界格局下,假如中国的医药企业还沿着传统的思路、理念、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来推动创新药的研发,那么成功的几率将微乎其微。他总结了几点跨国公司在创新药物方面的相关变化,其中之一就是跨国公司推动了大规模的业务外包,同时整单位地裁减研发中心,缩减人员。第二个特点是越来越多的大型制药公司越来越积极主动地拉近和学术界的距离,与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不仅如此,跨国公司还在建立广泛的联盟,对小公司的并购也越来越活跃。跨国公司不再坚持完全以自己研发为主导的模式,将更多的资源投向外部。而未来,知识扩散将大大加快,知识获得将更加容易。任晋生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开放式的创新正在快速地淘汰传统、封闭式的创新。

    任晋生认为,开放式创新迎来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时代也对开放式创新有着很多的驱动因素。“创新药物的研发,需要人的想象力、开阔的科学视野,团队的创业和协作精神,而封闭的实验室和内向型的管理难以孕育伟大的创新项目。”任晋生说,“只有建立内部资源和外部市场的联系和竞争,才有可能大大提高资源投入的有效性。”在他的记忆中,生命科学领域已经取得基本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是开放、合作、整合的。

    作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任晋生做了18年的传统模式,而现在,他想换一种方法和角度,做一个可供业界共同利用的平台——“创新药物百佳汇”。任晋生坦言,“这是一个开放式创新的实践探索,未必能成功,也许会以失败告终。”但他认为这仍然是值得做的事情。

    任晋生理想中的“百佳汇”,就是一个开放的、通用的技术平台,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提高资产利用率。任晋生给科技日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般的公司拿到两千万的钱,会花一半买仪器设备,但是其中大部分的仪器设备一年里也许只会用两个月,有的甚至只用两个星期。如何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利用率?这就需要一个公共的、开放的技术平台来提供这种服务。他认为,开放式的创新还要特别建立一个生态系统,将包含创业者、投资者、外包服务者、创业服务者、学术指导和支持者、协调者平等共存,有组织地创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偶遇机会,利用产业聚集,建立和扩大对外部人才、资源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未来的创新药也许是没有国界的。未来一个创新药的成功,完全可能凝聚了几个科研团队、风险投资基金富有成效的有机的合作,与创新药有关的专利和知识产权可能归属于不同的主体。”任晋生说,“未来将会出现更多的交叉学科,企业只有整合在一起,才有可能研制出更多创新的成果。”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