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鸟儿的“歌声”并非天生

    新华社柏林10月9日电 鸣禽的叫声各有不同,一直以来人们难以弄清,到底是遗传因素还是环境因素造成了它们不同的“歌声”。近日,德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下属鸟类学研究所日前发表公报称,他们与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对灰头文鸟进行观察和解剖分析后发现,幼鸟的鸣叫声更多由环境决定。

    研究人员对灰头文鸟进行了交叉抚育试验,把鸟巢中一半蛋换成杜鹃鸟的蛋,这样灰头文鸟孵育一半自己的“亲孩子”,另一半杜鹃幼鸟。研究人员还在草籽中混入果壳,让灰头文鸟花费更长时间寻找食物来哺育幼鸟。

    当雄性幼鸟长到100天时,研究人员记录并分析它们的鸣叫声。结果显示,杜鹃幼鸟的鸣叫声在音节数量和高音音频上更像灰头文鸟。它表明遗传因素对幼鸟鸣叫的影响并不大,相反,“养父母”喂食的养育环境对幼鸟鸣叫的特殊节奏起了很大作用。

    研究人员在解剖杜鹃幼鸟的大脑后还发现,大脑结构更多由环境控制。这一结果令人震惊,因为早前研究曾表明,鸣禽大脑内控制鸣叫声的系统具有极高的遗传性。参与此项研究的科学家认为,对环境条件极度敏感,更有助于鸣禽保持其遗传多样性。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