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青岛总工会“每周一讲”三十而立
本报记者 王建高 本报通讯员 吴留文

    自1983年4月8日创办以来,春夏秋冬,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至今已举办各种知识讲座1260多讲,听众已达20多万人次。这就是青岛市总工会工人文化宫举办的《知识就是力量——“每周一讲”》。

    “每周一讲”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当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新旧观念受到相互撞击。历经十年浩劫的青年职工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在这种背景下工人文化宫为适应社会的需求,结合群众文化工作特点,于1983年4月8日创办了“每周一讲”讲座。“每周一讲”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史、哲学等众多领域。听众也从最初的青年职工扩展到上至80岁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少年等不同年龄阶层的人员。三十年来有父子、母子、夫妻、一家三口前来听课的也有坚持30年听讲座的忠实听众。截至2013年8月26日,已举办讲座1264讲,听众达20万余人次。

    从第一讲的《美与生活》到《国民意识与青岛人的形象》《困惑中的思考》《市场经济与市场文化》《中国文学的现代形态》《WTO与青岛的经济生活》《爱情婚姻心理问题》《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理论解读》,到今天的《展望改革三十年 从容应对经济危机》《让生活充满正能量》“每周一讲”奉献给听众的是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内容既包罗万象又有的放矢,既雅俗共赏又与时俱进的文化大餐。

    三十年来,“每周一讲”已形成了一支德才兼备的讲师队伍。他们来自青岛市各界,不仅有学者教授,还有政府官员、作家、演员、医生、科技工作者等等。他们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但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具有丰厚的学识,不计报酬,不辞劳苦传播文化的奉献精神。近200位老师来到“每周一讲”授课。今年73岁的金再新是“每周一讲”讲课最多的老师,累计讲课次数已89次。李克富老师是从1986年到青岛读书起听“每周一讲”的,后来又站在了“每周一讲”的讲台。岛城一大批学者名人都到过“每周一讲”。

    青岛食品厂的一名听众,因几次高考都名落孙山,情绪十分低落,后来在别人的建议下倾听了“每周一讲”,从此成为“每周一讲”的忠实拥趸,后被企业派去日本学习,学成回国后成为企业的专业人才。青岛葡萄酒厂一位女工曾经失过学、下过乡,经历坎坷,是“每周一讲”的内在魅力,引导她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撰写的散文获得《青岛文学》创作一等奖。

    不惑之年的石新明是一名事业有成的注册会计师。自“每周一讲”开讲至今,他听讲次数超过600次。他讲道:“20多年来,‘每周一讲’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跳离出来,在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里获得精神享受”。

    一项没有任何利益诉求的群众性学习活动,一办就是30年,而且从未间断,三十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和青岛市精神文明办,全国和省、市总工会都非常重视青岛市工人文化宫的“每周一讲”工作,将其当作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予以精心打造。2007年“每周一讲”被全国工会评为工会制造:十大活动品牌之一。连续两次被青岛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评为“市民喜爱的文化活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