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28日 星期六
打造中国经济“第二季”的先行区
——从国家高新区三笔账看如何做好“高”“新”两篇文章

    本报记者  韩义雷

    在刚刚结束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意大利埃尼集团董事长朱塞佩·里奇,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问:“您怎么看,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

    看惯了中国经济的两位数增长,不少人和朱塞佩·里奇一样,对于而今不到8%的数据,表现出不解和担忧。

    “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已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对于全世界关注的话题,李克强这样解答。在他看来,中国经济未来增长,必须是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前提,必须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走出一条高速发展的道路,但粗放式增长模式也给之后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面对世界的科技浪潮和自身存在的现实问题,我国决然发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改革。自1988年起,北京中关村诞生了一块名叫国家高新区的试验田,在这里,人们坚持不懈地探索着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

    把科研活力释放出来,让科技长入经济主战场,不断抢占科技制高点,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多年过去,国家高新区星火燎原,在大江南北科学布局,总数已达105家,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地。

    根据相关统计,2012年,国家高新区创造的生产总值达52222亿元,占全国比重达10.1%。与此同时,在每万名从业人员里,国家高新区拥有发明专利107.5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4倍。

    “看一个高新区是不是有竞争力、发展潜力大不大,关键是看能不能把‘高’和‘新’两篇文章做实做好。高新区要择优引入企业和项目,不能装进篮子都是‘菜’。”在中国转型关键期,对于国家高新区未来的发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寄予厚望。

    做实做好“高”“新”两篇文章,成为中国经济“第二季”的先行区,国家高新区正在奋力前行。

    做经济提质增效的风向标:在全球逐鹿时代抢占科技制高点

    第一笔账:企业R&D经费占全国企业35.6%,万人发明专利是平均水平9.4倍

    今天,科技竞争的故事,并不只发生在经济和技术领先的国家。

    数不清的案例说明了一点,哪里有企业的成长土壤,哪里就有创新奇迹的诞生。

    世纪之交,当全球陷入电脑“千年虫”恐慌时,以最快速度设计出最出色解决方案的,不是美国、日本或欧洲,而是印度。印度软件公司因此获利50亿美元。

    只要有需求,市场就会发挥作用。而一旦需求出现,就会有聪明的企业家出现,不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

    在我国的高新区里,成千上万家企业拼杀在经济主战场,在全球逐鹿的历史大幕中抢占科技制高点,成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中坚力量。

    鲁西南地区,济宁高新区,一家纺织企业,成为中国创新大潮的引领者。当人们纷纷把纺织业看成“夕阳产业”时,这家名叫如意的企业却投入了大量研发资本。

    “1克纱线能拉多长?传统工艺能拉到200多米,最先进的意大利和韩国能拉到300米。我们的新技术突破了技术极限,达到了500米。纱线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5。”如意董事长邱亚夫道出“秘诀”,“耗时7年,投入了上亿元”。

    凭借这项世界独一无二的技术,如意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产品一经上市就引起世界关注,面料高达1000美元一米仍供不应求。

    在利润空间备受挤压的时候,如意依靠科技创新求发展的故事,给中国传统产业振扩效益带来了希望。

    创新,企业存在的宿命。企业,人类创新的先锋。5年前席卷而来的金融风暴,催促着各国立足各自实际,大刀阔斧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变革。全球逐鹿的历史大幕已经拉开。

    纵观人类历史,科技一直是经济的发动机。几乎在每一次经济危机来临时,都会孕育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而这将会影响经济社会的进程。

    在中国南方的深圳高新区里,刘若鹏建立了光启研究院,志在打造全球超材料领域的“苹果”和“英特尔”。勇于冒险,勇于奋斗,勇于创新,魔幻电影里的“隐形衣”,将在这里成为现实。

    “我们建立了全球首个超材料产业基地。”日前,刘若鹏对外透露了这个消息。在过去3年里,他和团队一起,在超材料技术研发和商用化方面,申请国内外专利超过2300件,其中发明专利1700件,占全球超材料领域申请量的85%。

    “基地绝对不会只有光启一家,我们会让很多企业一起来做,产业链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东西,只有带动大家一块做,它的整个知识产权、专利、标准才能握在中国手上。”刘若鹏说。

    在人类走向现代的历程中,世界市场逐渐展露全貌。在市场的推动下,在政策的支持下,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地的国家高新区,不停地创造梦想。

    没有人能够简单断言,处于转型、竞争、合作种种复杂境地的国家高新区,还会取得多么重大的成就;没有人能够轻易预测,在科技、文化、创新等的合力作用下,国家高新区还有多少未被激发出来的潜能。但我们知道,未来总在想象之外。

    在“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的合力推动下,国家高新区里数以万计的如意、光启,成为人们创造历史的权利和通道。在全球逐鹿时代抢占科技制高点,国家高新区成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风向标。

    一组来自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年,国家高新区企业R&D经费支出达2749.1亿元,占全国企业的35.6%;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2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发明专利107.5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4倍。

    “国家高新区将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域,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说。

    做高质量企业群体的主阵地:在转型年代构筑创新中国的脊梁

    第二笔账:聚集了1.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0.1%

    智力资源一旦释放出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就会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

    从17世纪到20世纪70年代,被经济学家认为改变了人类生活的160多种创新中,80%以上都由企业完成。今天,全世界70%的专利和2/3的研发费用都出自跨国企业。

    这些不难看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企业充当了国家征服世界的先锋。

    而在中国,聚集了1.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国家高新区,成为高质量企业群体的主阵地。

    “一家企业要做到市场份额第一,需要把握3个环节:产品研发、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在格科微电子董事长赵立新的经营理念中,“产品研发”牢牢占据首位。

    在过去10年里,全球半导体产业风云变幻。但在上海张江高新区,格科销售额却以每年70%的速度递增。从200万美元创业资金,到现在销售额达两亿美元,赵立新说,“格科计划往高端市场突破,再向海外市场冲刺,逐步占到全球70亿美元销售额的10%—20%。”

    不可回避的是,在过去多年来,企业“大而不强”,桎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而在国家高新区,通过政策指引,优化服务职能,培育了一批格科这样的企业。这些企业一步步积攒实力,形成了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良性循环模式。一个高质量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逐渐登上了世界舞台。

    在中国创新高地中关村里,北京三一重机在2008年成为首批高新技术企业,并先后获得6000余万元科研经费支持。每年把销售收入的5%—7%投入研发,北京三一重机成为全球最大的桩工机械制造企业。

    在山东潍坊高新区,歌尔声学累计获得国家税收优惠8000万元。2008年以来,克服金融危机等影响,歌尔声学实现销售收入4年翻两番。

    在无锡高新区,持续引进高端人才,物联网产业独树一帜,打造出了智能围界防入侵系统、多媒体传感网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核心产品。

    做高质量企业群体的主阵地,国家高新区规模和效益双提升。根据相关统计,2012年,国家高新区创造的生产总值达52222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10.1%;国家高新区总收入超过16万亿元,上缴税费近万亿元。

    不光要做大更要做强,面对扑面而来的全球化竞争,不断构筑创新中国的脊梁,成为国家高新区的历史使命。

    在新世纪吐露曙光时,在深圳高新区里,中国最知名的企业华为敲响警钟——在年销售额220亿元、利润29亿元时,当家人任正非大谈危机,写下了那篇震惊全国的《华为的冬天》:“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接下来的十多年里,华为每年将收入的10%—15%投入研发,并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而今,华为已经站在了世界之巅,成为全球电信设备的巨头。

    就像华为一样,国家高新区里的一大批企业,在关键前沿技术开发、重大产品与装备制造、国际技术标准创制等方面研发出为数众多的高端技术和产品,在高效能计算机、高性能宽带信息网、人工非线性晶体、纳米材料和印制、量子通信、人用禽流感疫苗、3G/4G技术及标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曾有专业机构进行了一项统计,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家高新区成为最主要的阵地。

    让高质量企业群体登上世界舞台,在二十多年风雨洗礼中不断向前,国家高新区成为中国创新创业的“梦工场”。在这里,形成了1.3万多家规模超过亿元的企业、1.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千家上市公司的企业群体;在这里,华为、中兴、联想、百度、腾讯、中联重科等企业成长为全球知名的大企业(集团)。

    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者:在国际产业竞争中成为“领头龙”

    第三笔账:出口创汇占全国16.3%,净利润同比增速是规上企业2.4倍

    世界现存最早的一瓶阿司匹林,距今已有114年历史。

    1899年,它诞生在德国拜耳公司。那是一家经营了30年的颜料企业。阿司匹林也成为拜耳的转折点,不仅仅意味着源源不断的财富,更是在向世人宣告:企业成为了科技创新的主角。

    在过去100多年里,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这个故事反复提醒着各国: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在中国西部的成都高新区,一家名为新力光源的年轻企业,近来击败了飞利浦、欧司朗等全球照明行业的“大鳄”,在28家竞标企业中脱颖而出,夺得了一项重要的LED照明大标。

    “我以前是磨子桥一个电脑代理商。作为成都第一批IT公司,我们成立不到两年,就赚了6000万元。”新力光源掌舵人张明说,“一次,我们签下了一个大单,客户最终却将订单转给了另一家企业。这让我明白了,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就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一次偶然的磨难,让张明产生了上演了“中国版拜耳故事”的决心。“我们进军稀土领域,并投入重资,在全球首创了新一代交流LED光引擎技术。”张明说,“该技术没有传统意义的灯泡,能够任意变换‘身材’,在灯具内直接发光,且比一般直流电LED设备节电15%”。

    中国年轻企业击败世界百年老店,这样的故事在国家高新区还有很多。不过度注重规模扩张的增长效应,而是踏踏实实地埋头创新,一批有科研实力的企业成长起来,国家高新区成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者。

    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水平提升,在国家高新区里,一批企业具备了和跨国巨头一争高下的能力。这也让企业未来发展更加游刃有余。根据相关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家高新区净利润同比增长26.1%,同比增速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的2.4倍;出口创汇占同期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16.3%,同比增速是全国水平的两倍。

    9月16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发表文章称,中国经济增长将在2020年赶上美国。2020年之后,中国将开始超过美国。在对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追赶中,国家高新区里众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逐步成长为行业科技进步的“领头雁”,开始参与国际竞争甚至制定国际标准——

    联想完成对IBM全球PC业务的收购,包括与电脑有关的研发、制造、品牌、专利;

    百度、盛大、腾讯接连在海外上市,互联网产业的崛起为中国公司找到了打破疆域和重建游戏规则的无限可能;

    闪联标准成为第一个来自中国的ISO国际标准,填补了我国信息产业在ISO领域的空白,使我国企业在全球3C协同技术领域拥有了话语权。

    在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把持的全球高新技术产业格局中,国家高新区里一批企业正成为不容小觑的新生力量。

    谈到如何看待“中国因素”带来的转变时,经济学家林毅夫说,中国正在进行产业升级,这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空间。在产业发展的国际扩散模式中,中国将不只是“领头雁”,更有望成为“领头龙”。

    在20世纪最后一二十年,中国开启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大门。

    国家高新区的诞生,加速了“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步伐,造就了一批科技型企业并把他们推向国际前沿。

    也许,从整体来看,“中国创造”尚显弱小,一时还难与国外巨头全面抗衡;也许,中国企业家仍需经历风雨,百般锤炼,才能在全球竞争中掌握最终的话语权。

    但中国崛起的火种早已点燃。就像《时代》杂志所言:超过80%的中国人认为中国经济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同期认为美国经济向好的美国人只有48%。

    做实做好“高”“新”文章,打造经济“第二季”的先行区,国家高新区给中国带来了希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