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27日 星期五
秋韵尽染雁门关
——山西实施国家级富民强县科技专项采风

    □ 本报记者 王海滨

    9月5日傍晚,夕阳洒在怀仁县金沙滩养殖园,园区大门上“做强百里产业带,千家万户发羊财”的标语格外醒目。40个500平方米的养羊棚圈里,存栏2.2万只羔羊。园区负责人介绍,去年这里出栏优质羊8万多只,今年目前已经出栏5万多只。全县万只以上的养羊园区有42个。

    “这是我县实施肉用羊改良育肥产业化技术推广项目后的变化。”怀仁县科技局局长韩东清介绍,项目实施重点解决了制约肉用羊养殖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和技术问题,推广了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技术。

    不只羊产业,怀仁县、应县和新荣区依托国家级富民强县专项,这片雁门关外的土地上无公害蔬菜、脱毒马铃薯都发生了变化。

    依托高校“羊”专家传授标准化

    怀仁县聘请山西省羊产业体系的十二位专家组成“羊产业科技专家”,依托山西农大、山西省畜牧研究所等高校、科研单位,建成肉羊人工授精点8处,引进优质肉用种公羊改良小尾寒羊24万只,实施标准化饲喂肉羊150万只,建成300亩以上优质饲草料基地7个,建成科技示范种羊场2个。大力推广肉羊人工受精、同期受孕、胚胎移植等现代肉羊繁殖技术,引进萨福特、杜泊、无角道赛特、乌珠穆沁等优良种进行肉羊改良,肉羊改良率达95%以上。强化肉羊防疫体系建设,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建立完善了10个乡镇科技服务中心,技术培训养殖户8000人次;培育羔羊标准化饲养500户示范户,辐射带动了全县肉用羊产业发展;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式合同运作模式。引进小尾寒羊、杜泊、京白、乌珠穆沁种羊450只,全县优种羊覆盖率达50﹪以上;培植羊肉加工龙头企业7家,全县羊肉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只,分割产品60种。

    据了解,怀仁县2012年肉羊饲养量达230万只,全县养羊总收入达4.43亿元,农民户均养羊收入达到12650元,农民人均养羊纯收入3160元。据介绍,2013年,全县肉羊饲养量可达500万只,养羊总收入可达9.6亿元,农民户均养羊收入可达27000元,农民人均养羊纯收入将突破5000元。提供农民就业岗位达7000多人。

    一个菜篮子鼓起六成钱袋子

    9月6日下午,应县最大的南河种蔬菜大市场内车流人流络绎不绝。这里每年交易蔬菜上亿公斤,销往全国26个省、市、区的300多家市场和加工企业。

    应县正在实施科技部“无公害蔬菜产业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项目在3镇7乡分品种、分类型建立有关无公害设施蔬菜示范园区15个共2万亩,发展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18万亩。引进、示范推广青椒、胡萝卜、架豆等蔬菜新品种15个,集约化育苗、水肥一体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6项,转化科技成果5项。推动全县无公害蔬菜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新技术入户率达到了90%以上,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率达到了60%以上。

    项目通过示范和推广无公害、标准化、集约化蔬菜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30%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全面加强,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蔬菜农残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日光温室高效节能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节约了大量的灌溉用水。

    应县是山西省的粮食、畜牧、蔬菜生产基地县。近年来,又被确定为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基地县和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通过开展无公害蔬菜产业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培育壮大应县蔬菜特色支柱产业,增加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蔬菜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有效带动农民致富和财政增收,为全县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为加快全县科技体系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

    应县科技局副局长宋必成说:“应县农民收入的60%来自菜篮子。”他介绍,应县今年种植蔬菜面积达30多万亩,全县无公害标准化蔬菜栽培面积达18万亩以上。仅靠种植蔬菜一项,全县实现产值16.8亿元,年新增产值达8.3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255元。全县直接参与项目的农户1.5万户,与一般栽培相比较人均增收1400元。

    项目推动生产新技术萌生

    9月7日,一场秋雨刚过,大同市新荣区郭家窑乡庄窝墩村东,土豆收获机和运输机停在地头,这里是一块530亩大的土豆原种生产基地。76岁的技术顾问裴荣信老人走进地里,用手刨开湿润松软的土,一苗下面挖出9颗大小匀称的土豆。“这最少有3斤多,”裴荣信说:“以此算,一亩地产8000斤没问题。”

    新荣区科技局长牛贵平介绍,破鲁堡乡八墩村130户村民今年种植马铃薯1500亩,其中连片种植630亩,实现统一机械播种、施肥、中耕、灌溉、收获,销售依托区森旺农林牧有限公司进行统一订单销售。预计130户户均马铃薯收入1万多元。比项目实施前单产增加近2000斤,亩均增加产值1400元,630亩增加产值88.2万元,户均增加收入6785元,示范户李随焕种植55亩,比项目实施前增加收入7.7万元。

    牛贵平说的“项目”是指正在新荣区实施的科技部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新荣区有3万多户农民种植有8万多亩土豆,但长期以来由于缺技术缺优种,土豆亩产只有1000多斤。牛贵平介绍,马铃薯富民强县项目实施以来,科技把小土豆串成了大产业:一是引进脱毒马铃薯新品种,进行适应性和产量测试,培育在全区和晋北易栽培、产量高、效益好的品种对适宜的脱毒苗或微型薯进行快繁;二是引进脱毒种薯生产标准技术体系,研发组装集成适宜当地脱毒种薯生产的先进技术;三是建立健全科技培训示范与推广科技服务体系,提高马铃薯产业的科技含量与转化能力;四是不断扩大脱毒种薯的生产规模,提高农户繁育种薯的生产技能和经济社会效益,带动马铃薯种植、储藏、运输、加工、包装产业链的发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新荣区技术人员努力创新,大胆探索,研发出一项微型薯生产新技术,他们把此项技术归纳为——微型种薯“一壮、三高、一低”生产技术:将试管培育的壮苗直接移栽网棚,简化了育苗程序,与传统育苗方式相比,一是试管植株健壮,试管苗由过去像针一样细培育成比火柴棍还粗。二是成活率高,试管苗移栽网棚成活率达到85%—95%。三是结薯率高,单株结薯由过去的5—12块提高到15—25块,最高单株结薯45块,产量提高2—3倍。四是微型种薯薯性高,由于简化了工艺流程,减少了种苗病毒污染机会,生产的种薯品质更好,增产效果更明显。五是成本低,省工、省钱、不需要炼苗,缩短了育苗时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