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23日 星期一
盐碱滩上五谷丰
——山西承担国家重大星火项目盐碱地改良取得初步成果
本报记者 王海滨

    初秋时节,山西天镇县三十里铺乡兰玉堡村800亩盐碱地改良示范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金黄的玉米棒已经籽粒饱满,火红的高粱透着别样的风采,少见的糜子、黍子被沉重的穗子压弯了腰,还在节节开花节节结籽的燕麦仿佛向人招手致意。

    三年改良,盐碱荒滩变身“金窝窝”

    “今年的收成比去年会有更大提高。” 天镇县天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维同看着眼前即将收获的庄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3年前,张维同和几个股东承包了天镇县三十里铺乡兰玉堡村的1500亩盐碱荒地,并和山西省农科院环资所共同进行盐碱荒地的改造,现在已经在改造的800亩土地里成功种植了颗粒玉米、饲草玉米、糜子等多种作物。

    张维同说:“当初我承包这片盐碱荒地时,周围的村民都说这片地几百年都不长东西,你能变出什么戏法?我和省农科院环资所合作后,利用他们的技术,这里不但长出了好庄稼,我今年的纯利润还达到了十几万元,明年我这片地的纯利润至少有二三十万元!”

    大同盆地是目前山西省乃至我国北方盐碱地面积较大、开发力度和利用水平较低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内陆干旱型盐碱区。天镇县三十里铺乡兰玉堡村地处大同盆地,属重度盐碱地。2010年起,山西省农科院环资所在大同市天镇县三十里铺乡兰玉堡村的盐碱荒地上,利用脱硫石膏、DS-1997等化学改良剂,结合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垄沟种植、耐盐品种种植等技术,经过三年改良,过去一毛不长的盐碱荒滩变成了良田,玉米产量达到689.7公斤/亩,土壤pH值下降到7.8左右,盐分含量下降50%左右,土壤有机质提高30%以上。

    2011年起,在兰玉堡村建立了300亩核心试验基地和500亩核心示范区。实施了化学改良和生物改良试验、种植模式和环境监测试验、作物品种筛选和盐生植物筛选等试验示范内容。2011年当年种植饲草玉米每亩产量达到7214公斤草料,颗粒玉米达到每亩403公斤。2012年颗粒玉米达到亩产610公斤,创造了盐碱地改造的奇迹。

    今年,在这个区域的试验,除了化学、生物改良、品种作物等试验内容,又增加了种植模式试验,包括秸秆还田、膜下滴管、全膜大小双垄沟种植等;增加了盐碱地专用肥试验,研制化学改良剂与肥料结合一体的盐碱地专用肥。

    示范推广,一个星火项目改出百万亩高产田

    中国有盐碱地9913.3万公顷,其中盐碱耕地达到600万公顷。山西省盐碱地面积为30万公顷,其中以大同、忻定、晋中、运城四大盆地集中连片,面积为280万公顷,占全省盐碱地总面积的93%。大同盆地面积达到20万公顷,占山西省盐碱地面积的2/3以上,而且集中连片,分布在8个县、80个镇和705个村庄。

    “内陆盐碱地改良与作物高产高效技术示范推广”是山西省农科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承担的2012年国家重大星火项目。项目联合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右玉农业试验站、山西凯盛肥业有限公司、天镇县天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山西益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5家科研、高校和企业单位共同实施。

    项目将在土地平整和水利措施基础上,将盐碱地化学改良技术、生物改良技术、火电厂固体废弃物脱硫石膏资源化利用技术和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有机结合,形成盐碱地综合改良技术并大面积推广应用。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建立轻、中、重度盐碱改良技术示范基地,进行脱硫石膏和化学改良剂集成技术的示范推广;建立盐碱地主要作物品种展示园,进行耐盐性作物品种集中展示,为周边盐碱地改良提供适宜作物种类和作物品种;进行盐碱地玉米、大豆和油葵测土施肥技术和盐碱地专用肥推广;建立盐碱地生物改良示范基地,示范推广生物改良技术;在中、轻度盐碱示范基地示范推广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并配套实施农机农艺相结合技术。

    项目将在山西省大同盆地天镇县、怀仁县、山阴县、应县和浑源县建立重、中、轻3种盐碱类型的百亩核心示范基地6个,千亩示范方5个,万亩示范区3个。3年累计示范推广100万亩,示范基地覆盖30个乡镇,培训农民3万人次。项目实施区作物产量提高10%—15%,3年累计示范推广100万亩。通过示范与推广,推动山西省盐碱地改良,为山西省耕地储备和粮食增产贡献力量。

    不懈探索,五年实现产业化生产

    盐碱地的改良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山西省农科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盐碱地改良研究和技术推广,已经形成了在国内领先国际已达先进水平的内陆干旱型盐碱地改良综合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在我国北方内陆盐碱区具有较高的示范推广价值。

    早在2000年,省农科院环资所就已经与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合作开展了5年的盐碱地改良国际合作研究。该项目研制开发出5种盐碱地化学改良剂,并进行了国产化生产,建成了年产5万吨的盐碱地改良专用肥生产线,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建立了化学改良结合水利措施、农艺措施和生物措施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形成了内陆干旱型盐碱地改良技术规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目前,山西省农科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在山阴、怀仁、应县、天镇、浑源建立了盐碱地改良核心试验区和示范区,其中核心试验区5个,占地1000亩,安排各类田间试验30多个,涉及作物8种,试验作物品种50多个;设立核心示范区5个,占地10000亩,重点示范不同类型盐碱区盐碱地改良技术集成效果。

    此外,项目研究成果还在国家商务部的资助下,输出到阿尔及利亚,在阿尔及利亚建成了示范基地。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先后有阿尔及利亚国家农科院贝勒阿巴斯地区试验站、穆斯塔加内姆省农学院、谢里夫大学和马斯卡哈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和学生慕名前来参观学习。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