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23日 星期一
一个“葡萄秀才”的家庭农场梦
本报通讯员 邵 博 刘 勇 本报记者 魏 东

    这几天,山东省金乡县金乡街道富硒葡萄基地的果农刘卫东就像喝了蜂蜜水,心里甜滋滋的。中秋节将近,他家又有6000公斤的葡萄被济宁市一家大型超市以每公斤34元的价格预订一空。因为不愁销路,刘卫东的日子过得优哉游哉,整天笑呵呵的,双眼眯成了两条缝。

    今年35岁的刘卫东,十年前开始种植大棚葡萄,平常勤奋好学、喜欢钻研搞试验,没过几年就积累了不少葡萄种植管理经验。每年,他家的葡萄在园区总是上市最早,卖的价也最高,因为管理技术好,又年纪轻,被果农亲切的称为“葡萄秀才”。这不,今年他再次拔得头筹,他种的葡萄成熟时间早,品质好,销售价格创新高,让许多葡萄种植户羡慕不已。

    走进刘卫东的葡萄温室大棚,一串串红艳艳的葡萄挂在枝头,映衬着他满是笑容的脸庞。刘卫东掰着手指头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按2000公斤的平均产量计算,俺这9亩多地的葡萄纯收入50来万没问题。”

    问起管理的诀窍,刘卫东憨厚地笑着说:“这要感谢供电部门的大力帮助,才让俺承包的大棚葡萄获得丰收。发展大棚葡萄处处离不开电,葡萄从开始种植、浇灌,采摘,加工到保鲜等10来道工序都离不开用电。”他指着大棚顶上的草帘子说,以前每天收放草帘子要一片一片地搬,刘卫东和妻子早晚都要花上1个多小时才能盖好大棚,每次累的腰酸背痛不说,还经常错过采光、采暖的最佳时间。现在好了,只要用手轻轻一摁开关,电动卷帘机只需5分钟就全部搞定,而且每天还能增加光照时间。

    “如果说这些葡萄是俺的宝贝疙瘩,电力就是俺的贴心保姆。供电公司的技术人员隔三差五就来这里检查线路、水泵和喷灌设施,询问用电需求。补光灯、杀虫灯、喷灌设备,还有天冷的时候,大棚内用的电暖器,哪一样也离不开电。”

    “可惜俺家只有这几亩地,要是能够再种上几十亩就好了,像俺这样有点技术的,一个人管理十亩二十亩的也费不了多少力气。”谈及未来,刘卫东说,他想在大棚附近再租赁50多亩地,搞个农家生态观光园,40多亩种植成熟期不同的优质葡萄,另外10亩地种温室草莓。春节前后草莓上市,五、六月份葡萄跟上,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吸引城里人前来休闲采摘。

    “两年前俺就有这想法,听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说支持搞家庭农场,俺更有信心了。”让刘卫东感到欣喜的是,不久前,在村委会的协调帮助下,附近有四户农民表示愿意将总共20亩土地租赁给他种葡萄。虽然这离刘卫东的想法还有不少差距,但他仍很高兴,这意味着他这个以种地为职业的农民的家庭农场梦越来越近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