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13日 星期五
初探林农金融:浙江丽水林权证变身“绿色信用卡”
本报记者 宦建新

    山区林农发展经济没有钱怎么办?8月底,科技日报记者在丽水山区看到:“林权抵押”让林农的活树变活钱。丽水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破解农村金融难题取得实效。

    丽水林农蔡利武创办了阳光农业有限公司,2008年,眼看投产后第一批新茶即将开采上市,可资金出现了缺口。得益于林权抵押贷款,阳光公司以1950亩毛竹林作抵押得到了120万元贷款。用这笔贷款,蔡利武赶在新茶上市前创办了金观音茶叶加工厂,在市场上一炮打响。

    “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使林农手中的林权证变成一张张“绿色信用卡”,使广大林农的活树变成了活钱。丽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伟华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林权制度改革和林权抵押贷款等模式,丽水市1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仅去年,丽水就发放林权抵押贷款金额18.87亿元,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63.4亿元,居浙江省首位,惠及林农20余万。

    浙江省丽水市有森林面积2100多万亩。由于金融服务的缺失,林农只能“守着金饭碗讨饭”,因为“山林不能流转,更无法变现”。从2006年开始,丽水市率先开展林业投融资改革试点。在9个县(市、区)建立起林权管理中心、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林权交易中心和森林资源调查评估机构的“三中心一机构”,全面推广“林权IC卡”,建立从林权评估、登记、抵押担保到发生不良贷款处置的一整套制度。

    丽水在全国率先研发了市、县两级联网的“农村信用信彷数据系统”,将全市38万多户农民信息全部纳入数据管理库,实现了全市农户信用信息共享。目前,全市行政村信用评价面达到100%,评定信用农户32.8万户,获得金融机构95亿元授信。同时,在2114个行政村设立了助农取款服务点。

    丽水根据辖区林权结构和农村信贷需求特点“量体裁衣”,创新推出林农小额循环贷款、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担保贷款三种林贷新模式。其中林农小额循环贷款以“信用+林权抵押”的方式核定最高贷款授信额度,采取“集中评定、一次登记、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简化贷款手续,有效解决千家万户林农贷款难问题。多机构参与,实行财政贴息、风险补偿和业务考核等政策,调动各金融机构开办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积极性。

    融资难是我国农村、农民面临的普遍问题,通过林权抵押、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农取款服务等举措,丽水找出解决农村金融难题的突破点,逐步尝试推进让“叶子变票子、青山变金山、资源变资本”的金融模式。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