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武汉纺织大学牵头,联合国内苎麻研究领域的8家优势单位,组建了“苎麻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于武汉纺织大学曾庆福教授在纺织印染及清洁生产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影响较大,特别是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去研究苎麻发展的关键技术,得到了联盟单位的充分认可,来自各方的代表一致推荐曾庆福教授为联盟首任理事长。
苎麻联盟的建设过程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是科技部第一批试点联盟,组织实施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苎麻产业发展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苎麻产业方兴未艾,目前曾庆福教授及其领导的团队承担了《剥麻打麻与水洗水理技术与设备研究》、《苎麻物理—生物联合脱胶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等国家级研究课题,并紧紧围绕着我国苎麻产业发展的需求,针对苎麻目前产业模式中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不仅研究开发了联合收割设备、剥麻打麻挤胶与水洗水理设备、物理—生物联合脱胶与废水回用、污泥制肥和苎麻废弃物综合利用、苎麻纺织印染深加工与新产品开发等苎麻产业核心技术与现代化设备,形成了从农业到纺织业,从生产过程到生态环境保护,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的现代苎麻生态产业链,实现了规模化苎麻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提高我国苎麻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及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之路是充满艰辛的,让我们重温曾庆福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所走过的历程。
神奇的“中国草”让他着迷
苎麻是中国特有的以纺织为主要用途的农作物,苎麻纤维产品具有吸湿散热快、透气好、不贴身、抗菌、挺括美观等优点,是高档天然纤维产品,是我国的国宝。据考证,早在四千年前,我国古代先民就开始利用苎麻纺纱织布。目前,我国的苎麻产量约占全世界苎麻产量的90%以上,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草”。
这看似平常的苎麻,在曾教授的眼里却格外“神奇”。
首先是近年来随着人民对自身健康和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天然纤维产品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青睐。全球对天然纤维的需求量也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麻类纤维织物的需求量更是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而且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和石油资源总量的减少,以化纤为支撑的世界纺织原料体系开始动摇,以棉纤维为主的天然纺织原料需求缺口巨大。“以麻代棉”成为当务之急。规模化建设苎麻等非棉天然纤维生产基地,已上升为国家纺织行业发展战略。
曾教授看到,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看,苎麻同棉花对比,栽种、植保、采收简单,一年三收产量高,每公顷苎麻每年产纤维2.25—3吨,是棉花的2—3倍。而且适应性广,能在山坡地种植并获得高产。苎麻也是生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作物之一,年产生物量每亩干物质1吨左右,可吸收大量CO2。苎麻纤维利用后的剩余生物质量大、质优,可以进行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增加农民收入。因此苎麻产业发展有利于加速新农村建设步伐,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两型”社会建设。
苎麻全身都是宝,从水土保持对功能性经济作物需求来看,苎麻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开发价值,而且具备良好的生态价值。苎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可种植在山坡林地,规模化种植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防尘固沙作用。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许多地区和流域生态环境失调,水土流失加剧,农业生产条件恶化,严重阻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利用苎麻园农田生态系统的固碳减排功能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正是苎麻这些神奇的自然属性,才促使曾教授看到了发展苎麻产业的光明前途,于是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苎麻生态的规模化与产业化的事业中。
重新审视苎麻产业需求
作为多年从事纺织清洁生产及资源化利用方面的专家,曾教授深知苎麻清洁生产及资源化利用的难度,传统苎麻产业面临着可持续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虽然苎麻的产业规模和生态功能亟待发展,但是传统苎麻产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生产工艺和设备相对落后,呈现出高能耗、高污染、低资源利用率和低产品附加值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苎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苎麻种植分散经营,规模小,品种不统一,普遍采用手工剥麻。由于手工剥麻效率低,导致收获期不统一,原麻质量差异大。苎麻脱胶、锤麻和洗麻设备近40年没有重大更新,造成了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限制了下游苎麻企业高端产品的开发。另外,脱胶时还要用到大量浓酸、浓碱,每加工1吨精干麻产生近500吨黑液,污染极其严重,而且废水处理成本高、难度大。污染问题已导致大量的苎麻生产企业被迫关闭,苎麻产业渐趋萎缩。
再有就是苎麻产品用途问题也困扰着苎麻产业的发展。虽然全球9成以上苎麻及纺织品均来自我国,但我国出口进入国际市场的以初级产品为主,大多是麻纱和坯布。面料、服装服饰、装饰用布、保健织物等最终消费品生产几乎是一片空白。初级产品销售的附加值低,在国际国内市场缺乏竞争力。另外,传统苎麻产业中仅利用了苎麻纤维部分,这部分仅占苎麻植株生物量的5%—10%,超过90%的生物量被浪费掉,降低了苎麻综合经济效益。
“个别的环境问题需要一个一个去解决,而更多是要从一个行业,一个整体过程去解决。”曾教授提出了这样一个理念。面对我国苎麻产业面临的诸多问题,他要用循环经济的思想去振兴我国的苎麻产业,使之变为消耗污染的绿色经济,同时也有利于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打造苎麻清洁生产的产业化研究平台
凝练方向,汇聚团队,搭建研究平台是科学研究的几大关键要素。曾庆福教授有了很好的方向后,就开始搭建研究团队和平台。
多年来,曾庆福教授积极致力于纺织印染和环境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由于长期横跨纺织工程和环境工程两个研究领域,曾教授对纺织行业背景和行业中的环境问题非常清楚,如何从循环经济角度彻底解决行业短板问题正是他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在他的带领下,“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在武汉纺织大学授牌。该中心根据纺织印染行业需求,主要研究典型纺织原料的循环经济模式、环境相容的纺织印染助剂、无废或少废纺织印染新工艺与设备等,系统开发与推广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新技术,建设以工程化研究、工业化示范、产业化推广,搭建国家级纺织印染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发平台。实验室(含中试基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拥有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总有机碳测定仪、毛细管电泳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流动注射分析仪等大型进口精密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000余万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30余人,涵盖了环境工程、染整工程、生物工程、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人员达26人,此外在研究队伍中还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依托武汉纺织大学和苎麻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科研实力,曾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在苎麻清洁生产方向取得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这些为苎麻产业园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曾教授认为,长期以来纺织工业的污染问题非常严重,而纺织废水处理的根本治理还必须要依靠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像苎麻清洁生产的产业化建设就是把污染治理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去研究解决的,这为纺织行业解决污染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全力构筑苎麻生态产业
2007年1月,在筹备了将近6年时间,一个专门从事苎麻生态种植及清洁生产加工的企业——湖北新农生态麻业有限公司成立,这是曾教授利用所研发的科技成果以学校技术投资入股成立的第二家企业。他按照“一园四厂”的循环经济模式建设“苎麻生态产业园”。苎麻生态产业园包括优质苎麻种植园、苎麻脱胶厂、污泥制肥厂、饲料加工厂、麻骨加工厂五个部分。
突破构建了苎麻生态产业链的核心关键技术与设备,建立规模化苎麻清洁生产示范线。研制了我国首台首套苎麻联合收割机,实现收割机械化;开发了具有自主产权的茎秆分离机、自动化分纤洗麻成套设备,实现纤维分纤、柔软和生物水洗于一体;构建了生物脱胶微生态系统,形成菌酶脱胶新工艺,降低能耗和水耗,提高脱胶废水的可生化性,实现了苎麻生物脱胶水洗的循环利用。
同时,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垃圾污泥为主要原料,在大型成套设备中经生物方法处理成为苎麻生产的专用肥料。这样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找到了出路,既保护了环境,又为苎麻种植时所需的大量肥料找到了持续来源,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生物肥的生产是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不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和其他资源。生物肥无毒,无副作用,能明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这样,苎麻行业将由原来的污染大户改为污染消耗户。
曾教授在谈到苎麻生态产业园项目的循环经济模式时显得很兴奋,产业园既可以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又能增强纺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废弃资源回收利用,用经过处理加工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作为苎麻种植园专用肥料,把苎麻产业由污染变成消耗污染的;农民还可以用废弃麻叶来养猪、养牛、养鸡等;将机械化加工分离的麻皮、麻骨一部分制成珍稀食用菌培养基,提供给当地农民种植食用菌,而培养完食用菌的废弃物又可回收作为苎麻种植用肥料。这样不仅全面提升了苎麻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苎麻产品品质及附加值,还可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的资源型生态苎麻产业体系。
生态苎麻产业大有可为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思考,曾教授的视野已经从印染行业的污染问题放大到了整个纺织产业的清洁生产领域;从单一的排污治污到用环境科学来解决污染源头直至以循环经济贯穿整个农业和工业的生产。因此,他的苎麻生态产业园区发展建设是全面复兴我国苎麻产业的的宏伟蓝图的第一步。人们欣喜地看到,曾庆福教授的战略规划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始实施。
苎麻生态产业园显示出良好的技术指标,苎麻生态工业园每生产一吨苎麻精干麻制成率提高8%—10%;每吨精干麻节水400吨以上;苎麻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纯苎麻纱支数从36s提高到60s以上,其根、叶还可用于加工饲料、生产食用菌、入药等,其生物生产率可达30%—50%。同时消耗城市污泥;产业园实现零污染排放。
用循环经济理念,前期建立5000亩苎麻生态种植园和占地100亩的四个加工厂;通过示范作用,推广优质苎麻品种,全机械化种植、初加工和物理生物联合脱胶技术,苎麻专用污泥制肥技术,苎麻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全面提升湖北苎麻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而预期社会经济效益也将非常可观。按照每5万亩为一个产业园,可以新增农民就业机会500人,技术工人和其他管理人员120多人,每年上交利税超过5千万元;按全国种植苎麻500万亩计算,可生产苎麻纤维150万吨,增加产值200亿以上,可减少废水排放5亿立方米以上,替代木材600万立方、粮食50万吨。同时,湖北新农生态麻业有限公司实现上市。天然纤维纺织印染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的突破对天然纤维的种植与加工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将苎麻纺织行业由原来的污染严重型行业建成为污染消耗型行业。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苎麻生态的规模化与产业化生产大有可为,曾庆福教授率领着团队将在苎麻生态产业领域不断创新,不断攀登新的科研高峰,为我国纺织行业的科技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人物档案
曾庆福,1962年7月出生,武汉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政协委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武汉方元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新农生态麻业有限公司”的创建人。现任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在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苎麻清洁生产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开展了具有相当影响的前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