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02日 星期五
强降雨导致陕西延安窑洞坍塌
重建家园 任务艰巨

    一方有难 八方驰援

    据新华社延安8月1日电 (记者陈晨 李一博)7月31日下午,久雨初霁的延安城区突然再次乌云密布山雨欲来,在救灾帐篷里住了快20天的李玲心头一紧。不远处的山梁上,她家的两孔石窑已经完全垮塌,“可不能再下雨了,家都没了,再下可怎么办啊!”李玲忧心忡忡地呢喃道。

    李玲所在的救灾安置点位于宝塔山下,333名受灾群众在这里度过了离家后的10多个日日夜夜。31日下午,记者走进安置点的帐篷里,受灾群众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谈论的话题依然绕不开这场“延安人从未见识过”的强降雨。

    李玲说,几乎整个社区的乡亲都受了灾,目前全部住在安置点里,“吃饭喝水政府都给解决了,但是家被毁了,以后可怎么办啊!”

    在灾区采访一周多,这样的话语记者已经听了无数遍。在延安,90%的农村居民生活在依山而建的窑洞中,而在城市里,低收入家庭、外来务工者大多也以窑洞为家。宝塔山街道办党委副书记李秀清说,街道办的8个社区有7个在山上,房子绝大多数是窑洞,居民也多为收入偏低的困难群体,窑洞抵御风险的能力差,他们在此次强降雨中受损也最为严重。

    在受灾同样严重的南泥湾,“陕北的好江南”被随处可见的滑坡“抓出”一道道“疤痕”,已没有了往日的俊秀模样。记者来到南泥湾中心小学安置点时正值晚饭时间,59岁的张润芳端着一碗面,仍忍不住远眺沟对岸几近垮塌的家。“我也知道窑洞住不成了,可是不住窑洞,又能去哪里呢?”

    记者了解到,强降雨过后,延安市政府已经开始反思窑洞这一存在了上千年的民居形态,决定力争用5-8年时间,让老百姓的居住场所告别窑洞、窄沟、高边坡和地质灾害多发地带,下山安置。然而,延安仅窑洞住户就有25万户,需要安置的人数很多,对于西部欠发达区域中的老区延安,任务相当艰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