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4日 星期四
为了一泓清水北上
——微山湖区渔业养殖污染防控见闻

    本报通讯员 褚新

    山东省微山湖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为确保一池清水入库、一泓清水北上,微山县从2012 年开始,强力启动实施南四湖区域渔业养殖污染防控,压缩养殖面积,规范生产秩序,积极推行生态渔业发展模式。严格依照相关要求,共清理网箱养殖面积2.02万余亩、网围养殖面积12.83万亩,完成率达到100%。

    湖区渔业养殖大面积压缩,致使一批湖区群众失渔。渔民增收、渔业增效和渔业转型升级,成为南水北调东线挥之不去的现实问题。近日,笔者来到位于微山湖腹地的微山县高楼乡永胜社区,了解渔民现在的生存状态。

    永胜北村是微山湖区一个典型的渔业村,渔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下湖养鱼捕鱼,祖祖辈辈住在自家船上。

    刘培霞、刘培雪姊妹俩是永胜北村2组的村民,原先各自的外塘(指湖面上)网围养殖面积都达200亩以上,去年3月后同时成为失渔的渔民。

    “主要是养螃蟹和花白鲢鱼,虽然每年行情不一样,还是能够净赚10万元左右,好的年份能够赚到12万。”刘培雪说,“俺原来不知道养鱼蟹对湖水有污染,村里说上级不让养了,好让湖水清了进北京,北方缺水,南方水多,都是中国人,匀给他们喝,全国一家人都得活着,俺听懂了,3月份就开始拆了,一分也没有留”。

    刘培雪还告诉笔者,失渔后,她和丈夫一商量,卖掉了住家船,到永胜社区花11万元买了一套117平方米的村里建的商品房,开始了陆地生活。丈夫段广彩经村里介绍到永胜煤矿打工,月薪3000多元。她在家做了全职太太,负责照顾正在永胜寄读学校上小学2年级的儿子。

    问起现在的生活和过去比较,她说变化很大,过去网围养殖挣钱多,但是也很辛苦。住在船上,用水方便,就是怕刮大风,既怕刮坏网围放跑了鱼蟹,也怕刮坏了船。从“水上漂”到“住高楼”,虽然挣钱少了,但是日夜敢睡安稳觉了。问她以后的个人打算,她说原来两个大人在湖里养殖,孩子是住校寄读,现在上岸生活了,孩子开始走读了,她想继续照顾孩子在寄读学校上完初中,期盼等孩子出去上高中,她再考虑去就业。

    刘培雪的姐姐刘培霞,去年3月前和刘培雪的情况相似。失渔后,她和丈夫以10万元的价格卖掉住家船和家具,贷款50万元,加上自筹资金,投资120万元定制了一艘900吨位的钢质单机货船,跑起了水上运输生意,年收入近20万元。船是挣钱工具,也是他们唯一的家,跑起运输来两口子日夜轮流开船,很辛苦。他们9岁的儿子送到县实验小学上4年级,晚上住到城里的亲戚家。儿子一个月才能见一次,成了留守儿童,挂念孩子比挣钱更牵扯他们两口子的精力,他们期盼挣几年钱,还完贷款,再找个不像现在这样辛苦的行业。

    和刘培霞、刘培雪一个村同时从事外塘网围养殖的渔湖民目前还剩41户,去年3月前有200多户。

    “永北村外塘网围养殖的面积原来有20000多亩,后来压缩到3000亩,社区里的永南、微西、渭河3个村与永北村一样,都有百把户人家另行创业转型,多数是劳务输出,利用自身会养鱼会捕鱼的技术到外省从事渔业务工,还有一部分去寻找新的挣钱门路,”永胜北村党支部书记刘林举说,“这一切都是为了支持南水北调工程,也是为了我们的美丽中国”。

    南四湖流域渔业污染防控工作的实施,使湖区渔业养殖面积大面积压缩,给渔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该县变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大力抓好渔业标准化生产,促进渔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全县实施了5万亩的南四湖生态网围养蟹技术推广,开展了微山湖鲤鱼和黄颡的良种繁育,完成了微山湖鲤鱼和黄颡鱼的良种选育;实施了滨湖带池塘生态化标准化改造及退池还湖建设项目;完成了优势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同时,加大南四湖人工增殖放流与渔业保护工作力度,促进生态渔业发展和渔业经济壮大,实现了全县淡水渔业发展方式由“以水养鱼”到“放鱼养水”的转变,有效保持了湖区渔业资源品种的多样性和渔业资源总量。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