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4日 星期四
北纬48度的“马铃薯”
——记黑龙江法人特派员任吉忠
本报记者 马爱平

    黑龙江讷河,地处北纬48度,拥有马铃薯成长得天独厚的条件。一百多年前,这里就种植着马铃薯,被称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但多年来苦于没有研发基地。

    讷河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心法人代表任吉忠,带领科技特派员团队努力打造讷河马铃薯全产业链,使讷河马铃薯从种薯研发到薯制品加工、从品牌打造到网络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向种薯繁育专业化、原料薯专用化、商品薯品牌化、马铃薯制品高端化、产品营销集团化不断努力。一路走来, 北纬48度的“马铃薯”走出了讷河,走向大江南北。

    创业伊始,任吉忠从讷河的地理位置、土壤气候特点,苦苦寻求发展马铃薯的前景,最终与中科院、黑龙江省农科院确定了共建关系,培育适合讷河的高品质脱毒马铃薯。随着寒地作物研究所、北岭经济作物合作社整合到研发中心,科技人员逐渐成为优势团队,掌握了种薯繁育的关键技术,承担起种薯繁育重担,建立了种薯繁育基地。

    “以种薯补贴为主要手段,对讷河市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进行完善,使原种的繁育量由原来的300万粒提高到2000万粒;原种一、二代的面积由原来的2万亩增加到20万亩;种薯销售量由原来的10万吨增加到30万吨;建立了2000亩攻关田,单产达到3吨;讷河的马铃薯面积增加到70万亩,总产达140万吨。”任吉忠如数家珍。

    发展中心还实行了种薯销售和质量监控。“除满足本地供种需求外,针对南方种源需求,在山东、安徽、福建、广西、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建立了长久的种源供应网点。”任吉忠说。

    2007年,任吉忠作为纳河市政协委员提出为讷河马铃薯申请国家地理标识的建议,政府采纳了这个建议,于2009年成功申请。随后,任吉忠开展了马铃薯文化研究业务,在区域、饮食文化上,赋予马铃薯的全新人文内涵,让马铃薯成为讷河独有的标志性符号。

    他还建议讷河市政府辟建商品薯种植区,除选育引进畅销的常规薯外,种植绿色薯、无公害有机薯、保健薯等品种;采用无公害种植模式,分级分类实行精包装,进行有机绿色认证;辟建加工薯种植区,大面积种植高淀粉含量的马铃薯,满足当地淀粉、粉丝、粉条、粉皮等企业需求;针对外阜加工企业的需求,增加适合生产薯条、薯片、方便食品、膨化食品的马铃薯种植量,扩大专用薯的市场占有份额;寻求与外地企业合作,成为外阜企业原料薯的供应基地。

    随着建议的被采纳,政府出台了储藏窖补贴政策,建储藏窖的农户每平方米可获得百元补贴,截至目前,讷河市已建标准储藏窖101个,储藏量由原来的12万吨增到26万吨;政府出台了马铃薯连片种植的优惠政策,仅2013年,全市连片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连片地块全部附带水利设施并全部实施大机械作业。纳河市实现了错峰销售、反季销售,四季可持续供应商品薯和加工薯。

    企业和科研单位的良好合作是任吉忠的心愿。随着种薯品质提高和大规模种薯基地的建立,任吉忠牵线搭桥,本地马铃薯加工企业港进集团投资10亿元兴建了马铃薯科技园的项目。该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分三期建成。截至2012年末,已完成投资3亿元,建成主车间和周转库基础工程、2个成品库主体工程、循环水池、种薯繁育中心主楼、贮藏能力1万吨的种薯窖等工程。该项目完成后,将形成集种薯繁育、鲜薯精深加工、产品销售于一体的马铃薯全产业链,年可实现产值24亿元、税金1.8亿元,安置就业900人。

    为了整合营销队伍,发展中心吸纳合作社、种植大户、马铃薯销售站点及营销人员,成立了销售协会。“分级分类培训营销人员,分布营销网点儿,划定代理销售区域,在全国各销售区建立全覆盖的销售网络,开展批发零售业务,实施农超对接,培育销售区经纪人队伍。” 任吉忠说销售协会就这样如火如荼开展起来,“通过建立讷河马铃薯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开辟马铃薯销售专区,开展现货和期货业务,还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快速交易。”他高兴地说。

    2012年,纳河市马铃薯外销量达到70多万吨。目前已打造了“港进”、“家良”、“神土沟”、“讷谟尔”等绿色有机名牌产品。港进集团成为全国唯一一家生产无明矾粉丝的企业,“神土沟”牌鲜薯进入了北京。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