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30日 星期四
当心“小胖墩儿”成慢病“后备军”
本报记者 李颖
六一儿童节是全世界关注儿童的日子,中国正在实施新的面向未来十年的儿童发展纲要,致力于让广大儿童享受更多福祉,为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优质的教育,科学的喂养,健康的运动,是确保儿童健康的头等大事。
婷婷摄

    健康启示录

    国际肥胖研究协会最新报告显示,中国有12%的儿童超重,在不满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有1/3的孩子至少出现了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

    在第一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大会上,中国疾病预防中心副主任梁晓峰指出,我国18岁以下的肥胖人群已经达到1.2亿,我国儿童肥胖率上升较快。其中,5岁以下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率从2005年的5.3%上升到2010年的8.5%。

    “孩子太胖,出现了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疾病,要是不加干预,很有可能会延续到成人阶段。”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吴玉筠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社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他们就是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后备军。一旦得了这些慢病,不仅会增加个人的健康负担,还会增加国家的医保负担。

    Ⅱ型糖尿病更恋肥胖儿

    病情:

    小琪是个早产儿,刚出生时体重比正常新生儿要轻很多。妈妈担心他的健康,便想尽办法让孩子增肥。虽然今年只有4岁,体重却达到了30公斤,是个不折不扣的“小胖墩”。无奈,妈妈只好带小琪来到医院,想请医生帮助孩子减肥。没想到在体检过程中,小琪被确诊为Ⅱ型糖尿病。

    分析:

    中国12至18岁的孩子中1.9%患有糖尿病,相当于美国同龄人(0.5%)的四倍。

    我国的儿童糖尿病中,以遗传、环境相互作用,自身免疫引发的Ⅰ型糖尿病比较多见,但如今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儿童中不断上升。

    “由于孩子太小不善表述,病情容易被大人疏忽,儿童糖尿病确诊时不少病情已比较严重。”吴玉筠透露,一方面,是儿童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及消瘦)的症状不明显;另一方面,儿童糖尿病发病有时确实比较“诡秘”,声东击西,约有1/3患儿第一次发病是急性起病,以感染为诱因,也有以发热、呼吸困难、精神不振等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从肥胖症到糖尿病是有一个过程的,如果早期重视,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体重恢复并维持在健康的范围,就可以预防和延缓Ⅱ型糖尿病的发生。”

    Ⅱ型糖尿病与遗传关系密切,如果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则肥胖孩子得Ⅱ型糖尿病的几率就更高。另外,当有下列情况时,做家长的应该高度关注孩子的体重:孩子出生体重大,母亲妊娠期有高血糖或糖尿病,孩子颈项、腋窝、腹股沟处肤色发黑、洗不干净(黑棘皮),因为这些都会增加肥胖儿发生糖尿病的危险。

    对策:

    儿童糖尿病若得不到控制,则会出现生长滞后、身材矮小、肝脾肿大、智力低下等并发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因此,饮食、运动是治疗的一个关键。一是父母要适当控制孩子进食的质与量,多吃蔬菜和纤维量较多的食物、少吃高热量、油炸等食物,二是多运动。如果采用上述方法后,孩子的体重仍在上升,实验室检查有代谢异常,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药物治疗。“一旦体重超过正常人水平,也不要乱吃减肥药,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吴玉筠如是说。

    儿童高血压潜伏长

    病情:

    尽管梦桐刚过完5岁生日,但希望她多才多艺的父母,替她报名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梦桐几乎每天都有上不完的课。在一次幼儿园体检中,她竟被查出患上了儿童高血压。

    分析:

    据调查,目前国内儿童高血压发生率为1%—7%。儿童高血压的罪魁首先是有高血压家族史,儿童及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有家族史者占50%以上,其次是肥胖,据调查,肥胖儿童患高血压的危险是非肥胖儿童的3倍。

    “儿童高血压病通常很‘隐秘’。”吴玉筠解释说,儿童高血压刚开始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危害极大,一般只有通过体检和健康普查才能被发现,但疾病却会在机体内慢慢地损害器官,患病儿童绝大多数在成年后会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所困扰。

    当你的孩子有下列症状:生长发育迟缓、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经常头疼、头晕、易激动生气、不活跃、视力障碍等,请一定要留意去医院为他做血压测量。如果正确治疗,超过九成高血压患儿的血压能降至正常。

    对策:

    “高血压除与遗传因素相关外,更多的是与生活方式有关,而与遗传没有太多关系。”吴玉筠指出,由于肥胖、饮食过咸、长期精神紧张、熬夜、性格急躁、噪音等都易诱发儿童高血压。“因此,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如肥胖儿童要注意节制饮食,增加活动和体育锻炼,以达到降低或控制体重的目的。”

    另外,在学习上要避免过大的精神压力负担,做到劳逸结合,防止血压升高;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多运动,减少静息状态。“如果非药物疗法能使血压降低并稳定在正常以内,无需药物治疗。”

    营养补出脂肪肝

    病情:

    芮芮从小就很爱吃,而且最爱吃零食和炸鸡块。四岁的时候他的饭量就是同班小朋友的3倍,而且越吃越能吃,似乎永远也吃不饱。小身板像气球一样越鼓越大……

    分析:

    俗话说“10个胖墩8个脂肪肝”。由于65%—80%肥胖儿都喜爱肉食,这样就大大提升了患脂肪肝的比例。

    “导致现代儿童青少年脂肪肝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过剩、体重超标等原因。”吴玉筠指出,由于代谢能力较弱,如果孩子还喜欢吃高脂食品,且长期大量吃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导致摄入的能量远多于消耗的能量,过剩的营养以中性脂肪的形式贮存于身体各部位。孩子不仅肥头大耳、小肚鼓鼓,连人体最大的化工厂——肝脏的细胞内外也“堆”满了多余的脂肪。当肝脏的一个个生产车间(肝细胞)纷纷转岗变成了“脂肪仓库”的时候,脂肪肝也就形成了。

    吴玉筠透露,很多家长带孩子来医院就诊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患有脂肪肝,都是在检查的过程中才发现的。这些孩子在来医院就诊前,部分已经出现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易患囗舌炎、乏力、疲劳等、个别病人可有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症状。

    对策:

    脂肪肝在儿童主要与不良的饮食行为有关。而脂肪在肝脏内长期堆积,则会导致肝脏变形、纤维化、坏死,甚至肝功能衰竭,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因此,一旦发现儿童患有脂肪肝,家长应注意儿童饮食结构的合理化,提倡采用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适当增加运动,促使体内脂肪消耗。

    青少年肥胖隐患大

    伴随“小胖墩”数量急剧增长,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其中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

    “大吃大喝不仅催生了肥胖病,而且加重了经济和医疗负担,有百害而无一利。”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指出,青少年肥胖有极大的健康隐患。

    有调查显示,45%至50%的小学生肥胖者和60%至70%的中学生肥胖者到成年后仍然肥胖。另一方面,还会导致诸多的心理行为问题和社会适应不良。与体重正常的同龄人相比,肥胖青少年更容易情绪低落,形成自卑心理和自闭性格。

    如果对大多数“儿童成人病”追根究底,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病原因——肥胖。

    “虽然肥胖本身不一定是病,但它确实是很多成人病的最原始诱因。”吴玉筠表示,预防肥胖症应从儿童期开始。最后,吴玉筠再三强调,减少“儿童成人病”的发病率,最重要的是严格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