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14日 星期二
德国中世纪小城里的“洋中医”
新华社记者 郭洋 孙闻 朱晟

    每年5月,德国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小城罗滕堡都会掀起一番中医热,来自全球尤其是欧洲的“洋中医”们汇聚一堂,相互交流、探讨中医这门对他们来说甚为“新潮”的古老学问。

    中医·西热

    “你们是来参加中医大会的吧?”位于罗滕堡市中心的“黑鹰”旅馆的老板直言问道。5月7日至12日,第44届罗滕堡中医大会如期举行,全城旅店房间走俏得很。

    罗滕堡中医大会由德国传统针灸中医学会主办,始于1968年。如今,这一旨在促进中医治疗师交流的会议已发展为欧洲地区规模最大的中医药会议。

    本次会议共安排174场讲座,不仅关注中药、针灸、气功、推拿等多种中医疗法,还就中医治疗心理疾病、肿瘤、不孕等各类疾病展开讨论。不少中医书籍、器械和中药商也在此展示宣传。

    来自德国、瑞士、以色列、科威特、新西兰等32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200名人士参加了会议活动,德国传统针灸中医学会还与澳大利亚针灸中医学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来自德国腓特烈施塔特药店的罗兰德·施密特说,中医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天人合一”,用药多取自天然植物,这与欧洲崇尚自然的观念相契合。另外,中医强调的“整体观”和“治未病”理念也日益受到德国人推崇。

    “西方中医热”的说法得到德国传统针灸中医学会主席尼尔斯·冯贝洛的认可。“近20年来中医药在西方快速发展,市场扩大了五六倍,10年前我们有会员600名,如今已增至1600名,”他说,“虽然中医未纳入德国医保,但仍有很多德国人愿意自掏腰包。”

    针灸·草药

    冯贝洛介绍说,在德国行医的中医大多采用针灸疗法。与西药相比,针灸几乎没有副作用,疗效好、成本低,是西方最欢迎、最普遍使用的中医治疗手段。

    不过,西方针灸医师水平良莠不齐值得关注。冯贝洛说,德国的针灸医师约有2.5万人,其中80%至90%的人仅学过100至150学时。如此短暂的学习时间对于要成为一名合格针灸医师来说远远不够。

    冯贝洛认为,国际上学习基础针灸课程一般要超过3000个学时,其中包括与患者或讲师在一起至少1000个“接触学时”和2000个自学学时。

    对于针灸学习,德国尚无官方统一标准,德国传统针灸中医学会与欧洲其他中医协会合作制定了标准。“有好的培训才有好的疗效,才会吸引更多人。”冯贝洛说。

    中草药可谓中国医药的顶梁柱,然而代表中医在西方率先大面积开花结果的却是针灸。冯贝洛说,中草药虽有“因人施治”的个性化治疗优势,但亚洲市场上的“一些中药质量难以保障”,这制约了中草药在欧洲的发展。

    时尚·名片

    在冯贝洛看来,中医在中国是传统医学,而西方却把它视为“时尚”医学,属于“未来市场”,它在欧洲将成为除西医外最重要的医学,对西医起到补充作用。

    冯贝洛认为,中医是中国给欧洲乃至世界留下的“一张最美的名片”,“西方借此了解中国医药,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德国传统针灸中医学会执行总监可立德也持相同观点。“中西方存在文化差异,产生误解难以避免,”他说,“双方需要交流,而中医把中国和欧洲拉得更近。”

    不过,距离更近不代表分歧全无,中欧在中药准入上仍有问题尚待解决。目前,质量严格把关的中草药可作为药品原料进入欧洲市场,但中成药的处境不容乐观。

    2011年5月1日起实施的欧盟《传统植物药指令》只允许经过注册的中成药在欧盟市场上作为药品销售和使用,但迄今还没有中成药顺利注册。在罗滕堡参加中医大会的英国药商冯女士坦言,该指令已让在欧盟国家从事中药贸易的部分商人停业或改做草药和中医医疗器械生意,许多依靠中成药行医的医生也面临困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