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21日 星期日
同耕“试验田” 共圆创新梦
——看科技部与上海市携手“部市合作”近五年历程
本报记者 王 春 本报实习生 金婉霞

    镜头聚焦在2010年的浦江两岸:1300余辆各类新能源车辆在世博园里来回穿梭,吞吐的客流达1.25亿人次,累计行驶里程超过700万公里;一张张纸质的世博门票只需在读卡机上一刷就能自动识别,成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RFID应用案例;夜晚,整个世博园区成为一片LED照明灯的海洋,成为全球最大的LED照明示范区……科技世博的理念最终成为世界瞩目的现实。

    梦想成真的背后是一串惊人的数字:实施300多项攻关项目和1500余项技术成果,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过8亿元,动员和组织近千家科研单位、企业和上万名科研人员参与。

    镜头闪回到2004年7月14日,科技部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了《会商制度议定书》,确定了“部市合作”的总体框架及合作领域。从这一天起,上海的科技创新使命便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定位与建设目标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部市合作的一系列创新成果一次次证明,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在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里,C919大飞机工程化发展、载人潜水器总体集成优化、自主研制的空间对接机构、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成果应用示范……一项项成绩不断刷新着上海创新发展的速度与中国科技腾飞的纪录。

    最终,镜头定格在2013年4月21日,又一年度的上海部市合作会商工作会议在沪召开。新一轮“部市合作”又将谱写出新的华丽篇章。

    边磨边合 咬紧牙关啃骨头

    上海是科技部开展部省(市)合作的最早一批合作对象,同时,科技部也是第一个与上海市建立部市会商机制的国家部委。经历不断的“磨合”,“试验田”的种子发芽生长。2008年,科技部又把一揽子沉甸甸的任务交给了上海。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世博科技行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一批重大任务和重点工作纷纷落地上海。上海的肩头担负起“创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压力更大了。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这些没有先例可循、全凭科研创新才能拿下的“硬骨头”上海能啃得动吗?

    能!时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回顾“部市合作”项目推进过程时,多次提到上海各级领导勇于承担风险和善于精心组织、上海科技人员忘我斗志和奉献精神是“部市合作”取得成效的关键。科技部部长万钢在部市合作会商会议上则这样高度评价上海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定位高、眼光远、实力强、办法多、抓手实、成效好。

    事实上,开发浦东以来,上海一直是科技创新的排头标兵。利用自身改革开放桥头堡的地位,上海在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服务全国等方面,正在蓄势担当“二次领跑”的历史使命。自上海张江高新区成为第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后,上海正以更大的魅力吸引聚集着来自全球最顶尖的人才、技术和资本。

    科技部一眼“相中”上海,如此坚定地信任上海,也正是因为上海过硬的经济基础、雄厚的科技力量。

    在科技部支持下,上海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6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针对未来重大产业发展趋势和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在信息、生物、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部署实施了高端集成电路装备、高温超导、新型显示装备、新型架构计算机等一批重大重点项目。

    当两强相遇,最终会创造出1+1>2的神奇力量。

    五年来,涌现出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百米级二代高温超导带材、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大型盾构、大型浮吊、大型锻铸件、万吨油压机、高温合金叶片、MOCVD设备等一批重大成果,为构建未来的产业自主技术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五年来,下一代广电网络(NGB)、“十城千辆”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示范、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以及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北斗导航等一批国家级应用示范工程扎实推进,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善社会民生注入动力和源泉。

    五年来,对接国家重点产业,上海着力打造未来科技制高点和产业竞争力,基本形成集高端装备、高端制造工艺、关键材料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产业链;TD-LTE终端基带芯片完成流片并提供工程样片;治疗血栓药物重组人尿激酶原等4个新药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并实现产业化。2012年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总量超过2000亿大关,比2008年实现翻番;培育了116家产值或销售收入过2亿元的企业;形成100个销售额过亿元的产品。

    一个融合科技与城市之美的后世博时代,正在部市合作的双力驱动下,咬合它们历史发展的齿轮。与此同时,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区域协同发展也正在加快进程。

    据悉,上海制订了2020年战略目标,将通过10年时间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使上海知识竞争力名列亚洲前列并进入世界先进地区第二集团。明天的愿景将更加灿烂!

    实验田地 让种子落地就发芽

    “撒下种子就发芽”是很多人对上海这片创新沃土的总体印象。种子要发芽,除了优选项目种源,更需要一片先行先试、同步创新的机制土壤。

    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培育。2012年,作为应用技术体系主体力量的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通过机制创新和政策引导,组织包括转制科研院所在内的一批应用技术研发机构、高校、中科院及其他中央在沪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共性技术供给与服务,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效联动协同发展。

    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上海市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方案”,建立健全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相适应的“4+1+1”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出台50亿元财政专项资金和配套政策,构建“3+X”科技信贷产品体系,设立科技金融支行和浦发硅谷银行,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履约责任险、科技小巨人信用贷等产品,为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信贷融资服务。

    深入推进科技管理改革。在全面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上海市科委会同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和市国资委,加强部门协同和统筹,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库和成果库,并建立部门会商机制,形成了相关部门在指南发布过程中统筹布局、协同管理,有效促进了部门联动和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了科技创新投入的总体效益。

    机制之下,一股自主创新之风正吹拂着浦江两岸,自主创新的雨露滋养着长三角的沃土,成片播撒的种子自己便会在和风细雨中茁壮成长。

    国家相关部委负责人曾在近几年举行的部市会商工作会议上表示,将上海平台纳入“部市合作”框架之后,更多地在于形成制度建设的共性因子,从而起到试点、示范、带动和推广的连锁效应。上海的机制创新成果无疑为国家的进一步转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参考样本。

    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这样总结,“近五年来,部市合作的历程,是资源汇聚,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播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程;是集成示范,科技成果竞相绽放,建设生态社会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历程;是先行先试,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改革和完善创新体系的历程。”

    迎接未来,上海更明确了自己的使命:不仅要“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时刻,勇挑重担”。我们期待着,一个个诸如世博科技的奇迹能在“部市合作”这一富有活力和成效的合作创新机制之下一一续写。我们也相信,部市之间的战略合作必将走过一段金色年华,为我国科技创新、经济腾飞、社会发展继续贡献不竭的智慧源泉。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