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19日 星期五
“凳矮矮”凸显 公共服务意识矮化
吴玲

    “一张公交候车长凳,高不足20厘米,真不知道是让人坐的,还是绊人脚的,这样的凳子还不如不建。”近日,广西南宁市民抱怨公交候车凳太矮,原本为民服务的公共设施不便民,是建设之初的“应付了事”,还是后期管理的“不闻不问”? (4月7日《城市晚报》)

    候车凳本是方便市民的公共设施,然而这种“坐着像蹲着”, 坐着不如站着的“龟背、油条、光棍……”的“凳矮矮”究竟是方便市民还是刁难市民,考验市民?市民没有得到方便,累了的时候想休息一下,却是腰痛腿酸地难受极了,有人甚至经常被“凳矮矮”绊倒。 这样的方便凳不方便还要他干嘛?

    公交候车凳本该为市民提供便利服务,到头来竟成了“摆设”“绊脚石”,失去了“便民”的意义。市民质疑:这样的矮凳为什么会存在?是设计之初有失考量,还是后期被改造所致?南宁市交通部门回应称,是路面改造抬高导致候车凳变矮。如果真的如此,有关方面也应该随着路面改造及时调整,应该“路涨凳高”而不是让“凳矮矮”矮化了公共服务。

    候车凳太矮,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公共设施管理。便民设施不便民现象,既是规划设计的问题,也是各自为阵的管理无意识,新官不理旧事,一个人一把号,一个人一个调,没有从全局考虑。沟通机制的不完善,造成公共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陷入盲区。任何政府公共管理的过程,都是由无数细枝末节构成,一个细节实际上就是一个管理目标。忽略哪怕一个细节,可能就意味着对整体目标的放弃。社会管理者的“有限管理”当从精细化管理开始,注重每一个细节,让公共服务更加贴近、细致周到的服务群众。

    公共设施是冰冷的,而人性是温热丰富的。“凳矮矮”折射出管理方对便民基础设施的敷衍。公共管理的软弱无力,是公共设施“矮化”的必然。要彻底改变公共服务设施管理的无序状态,就有必要把管理和治理的重心从“三不管”的无序状态转移到提升公共管理的绩效方面来,明晰产权归属,产权明晰,责任也就明确,量化考核就有了依据,公共设施也就不会“短腿”,公共服务才能站起来。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