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11日 星期四
肺癌靶向治疗需要基因检测
本报记者 李颖

    给您提个醒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空气质量受到污染,不少人患上了肺癌,而肺癌的治疗方法也是多样的。

    “我国肺癌死亡率与30年前相比上升了465%,肺癌已成为我国严峻的健康问题。”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兼肺癌学组组长支修益教授日前表示,在肺癌治疗领域中,个体化治疗已成为新趋势。“比如肺癌的个体化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突变会导致肺癌的发生,或使肺癌的生长更快。如果能够针对这样的靶点来做治疗,相对来讲,毒性就会小很多,这也就意味着,治疗从原来单一的化疗,转变为更加个体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模式。”

    支修益解释,在对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中,发现肿瘤有一些特殊的基因改变,或者是特殊的生物学的指标,这些指标如果被拿来作为一个靶子攻击,它的选择性就会高很多,可以不用通过所谓的完全杀死长得快的细胞的策略。他认为,我国肺癌的治疗从最早的病理分析型到现在的基因指导下的靶向治疗,是一个跨时代的进步。

    “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因为EGFR基因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医生通过基因检测来区分是否可以接受易瑞沙靶向治疗的患者。”支修益强调,基因检测则是指导靶向治疗的重要依据。基因检测并不是非常复杂,卫生部最新发布的《三级肿瘤医院评审细则》明确要求医院要具备EGFR突变检测等分子诊断能力,目前国内已经有50多家大型的三甲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具备了检测EGFR突变的能力。

    “靶向药物是新一代抗癌药物,只对肿瘤细胞发生作用,而对正常细胞的损害相对较小。”支修益说,“靶向药物治疗同传统药物治疗相比,针对性更高,疗效显著。”他表示,对于无法彻底治愈的晚期癌症患者,治疗不能仅以消灭肿瘤为唯一目标,除了观察肿瘤大小变化,还需要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倡在有效的前提下使用毒性最小的药物。总体上来说,口服的分子靶向药物恰好适应这种要求。有的患者在服用口服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时甚至能维持正常的工作,并且参加旅游等活动享受人生。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