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11日 星期四
信息公开透明 最有效
李颖

    一周视点

    2013年恰逢“非典”十周年,在这个时候,H7N9——一种最新型的禽流感到来,无疑引起了公众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而且随着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确诊病例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细节值得我们思考。无论是网上还是现实社会中,人们不断被各种信息“刷屏”,感染者的详细信息、世卫组织的发言、病毒品种的科普、官方的中药药方等等。

    于是,不少人担忧,H7N9禽流感会不会成为“SARS重演”。这种担忧可以理解,某种程度上对防控疫情也是“好事”:可以警醒政府和社会,以“不懈怠”的准备,做好各种防控工作。

    即便现在很多问题还没有真正弄清楚,也并不妨碍政府的信息公开工作,不妨碍政府对公众的日常生活卫生给予必要的引导。虽然它是最新型的流感病毒,具有自己的特异性,但它也具有很多普通流感病毒的共性,一些日常的防范举措对它同样有用,比如保持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和食用病(死)禽、畜等。这些都应该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之一,也是卫生部门加强对公众日常生活卫生给予指导的内容。

    信息公开,是面对公共卫生事件最起码、最有效的处理方式,是十年前那场灾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经验之一。总体上来看,此次中国对H7N9禽流感的反应远比10年前对“非典”的反应快多了,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此次的H7N9禽流感也难以与10年前的“非典”相提并论,因为既没有发现明显的聚集性病例,也没有出现人传人,还没有出现大量病人。另外,官方称适应治疗流感危重病人的H7N9药物,已研发成功,获批上市。如此快速的应急反应,是值得肯定的。

    对于H7N9禽流感,我们要理性看待,正视并重视起来,科学防治,而不能盲目恐慌,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或者是复杂问题简单化。

    尽管今天,我们不再担心在“信息真空”中被谣言一点点吞噬,但是在面对类似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时,不少人仍然被传闻、谣言牵着鼻子走,结果多少有些反应过度。比如“非典”时的抢醋囤板蓝根是如此,在日本地震后的抢盐“防核辐射”,最近又传有公众排队抢购板蓝根……如此等等,不仅劳民伤财,还于事无补。相信经过“非典”的“检验”,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面对重大疫情时,确保信息透明的重要性,各地也不太可能出现信息瞒报的情况。民众对网络等其他途径的各种消息,更应保持理性的鉴别态度,对缺少权威验证的传闻,不要轻易相信或者传播,以免引发不必要的恐慌。

    瘟疫是人类的天敌。发现疫情,不可掉以轻心,不可以讹传讹,必须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疫情是一道考题。回避没有用处,涂鸦只能添乱。疫情造成的死亡威胁,公众没有恐慌感,反倒不正常。因为恐慌是人的天性,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就行。因此,千万不要低估民众的理性和理智,只要公共部门全力应对,并及时权威公布事件进展,让民众有参与感有知情权,任何危机大家都能并肩以对。真正的公开透明是不会带来所谓恐慌的,只有信息不畅导致流言四起才会带来真正的信任危机。

    正如美国学者约翰·巴里的作品《大流感》结尾写到:“1918年大流感的最后一条教训,就是必须珍惜公众对他们的信任,正途就是不歪曲真相,不文过饰非,也不试图操纵任何人。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打破恐惧。”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