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21日 星期四
自从有了院士工作站
——浙江金华普洛康裕公司速写
本报记者 宦建新

    “院士工作站改变了什么?”

    金华东阳,雪后初晴,科技日报记者近日走进浙江普洛康裕制药有限公司。大门左边石柱子上挂着三块铜牌,最上面一块写着“院士工作站”几个大字。

    “过去,我们请院士,人家可以来,可以不来。有了院士工作站,有了签约院士,合作就发生了质变。院士工作站是一种合作的新机制。”

    郭振荣博士,普洛康裕常务副总经理,曾在美国一家大型药企从事新药研发,现为浙江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过去我们的科技合作是成果转化,现在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

    普洛康裕与周后元院士合作已有多年。建站后,合作形成了一种机制,院士工作站签约院士3人,另两位院士是甄永苏和侯惠民,分别是化学工艺、制剂和新药研发领域的标杆。

    “董事长葛萌芽2007年提出要建院士工作站时,我们都感到陌生。现在,院士常就某一环节给我们战略规划,指明方向。”投融资管理部部长钱永成说。

    葛萌芽在一篇文章中说:“我们考虑到周院士年事已高,行走不便,为他安排了舒适的宾馆和接送车辆,他都婉言谢绝了,说住在企业可以随时到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没有必要为他个人生活多花钱。直到今天,他和他的助手都一直住在公司的公寓楼,只让企业给配一辆自行车,以联络办事。”

    开发一个大市场,享受一辆自行车待遇,这就是院士,这就是院士工作站。

    郭振荣说,企业有研发人员400多人,其中200多人配合院士工作站,“2009年到现在,已投入2040万元”。

    “院士工作站如何统筹企业内部创新资源,协同创新?”

    郭振荣举了一个例子,2011年,企业研发新药“氢溴酸右美沙芬”项目,涉及化学工艺研究、质量研究、生产放大、环境安全、国内国际注册审报等方面,在前期工艺创新和后期放大试验难度很大。整个研发进程,院士工作站统筹企业内部各种创新资源,组织400多科技人员参与研发,生产体系、资金体系等随时调动。经过一年攻关,获取硕果。

    目前,院士工作站先后完成了左氧氟沙星、盐酸美金刚、化学合成麻黄素原料药、1类抗肿瘤新药、金刚乙胺原料药和制剂等一批重大项目研发。

    “一线产品在生产,二线产品在储备,三线产品在研制,四线产品在策划。”从当年的制药小企业,到今天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院士工作站为普洛康裕拓展了一个大市场。2012年,由院士开发完成的麻黄素原料药、盐酸金刚乙胺原料及制剂等产品实现经济效益1.5亿元,利税4300万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