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21日 星期四
记者新春走基层感受科技惠民生
“今年我想扩大一下养殖规模”
本报记者 刘昊

    一壶普洱茶、几只剥开的柚子、一张小圆桌。2月9日,农历除夕,夜幕尚未降临,刚吃过年夜饭的浪车村村民,围坐在一起,三三两两地聊起天来。

    “刘聪叔,你家承包的鱼塘去年收成咋样?”人群中传来一个年轻人的声音。

    “相比往年,去年还行吧。”刘聪瓮声瓮气地回答。

    小山村位于桂东南,毗邻广东,渔业是当地的一大优势产业。近年来,当地通过指导养殖户,引进水产养殖业新技术、新成果,抓好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因为看好渔业养殖的发展前景,5年前,刘聪承包了村里10多亩鱼塘,开始了鱼苗养殖的创业之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从选种、饲料、配药、打针等各项技术入手,刘聪一路摸爬滚打,不断尝试。“鱼苗繁育是一门苦差事儿,也是一门技术活儿,但是只要用心就行。”这成为他5年来的经验总结。

    “刘聪叔,依你现在的养殖技术,今年肯定又有一个好收成!”

    “话是这样说,但是这些年来我们多是自己摸索养殖技术,风险很大,我们从心底希望多参加一些政府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如果能多一些培训,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也会增加信心了。”

    “那是,那是。” 旁边的人异口同声地附和着。

    “还有,今年我想扩大一下养殖规模。听说像我们这样的水产养殖户,通过镇上的水产畜牧兽医站,可以向银行申请低息贷款,就是不知道具体怎么弄?”

    “那就去镇上找水产畜牧兽医站咨询一下呗。”

    ……

    暮色逐渐降临。隆隆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孩子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平日宁静的小山村更加热闹起来。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