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21日 星期四
记者新春走基层感受科技惠民生
天文馆里的“30后”与“90后”“00后”
本报记者 曹丙利

    虽然已是正月初十,但北京天文馆丰富多彩的新春活动仍吸引了众多游客。在售票窗口前,一对带着孩子,拉着行李箱、背着大背包的夫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王先生夫妇来自广东,已经在北京度过了5天春节假期,今天将北京天文馆作为最后一站,带着6岁的孩子扬扬参观完后就直奔机场。

    在天象厅的日食与月食多媒体互动系统操作台上,扬扬玩得不亦乐乎。“为什么地球的颜色是蓝的?”扬扬问道。“因为地球上有大片的海洋。”妈妈告诉他。“为什么金星像一个火球?”“这个……”扬扬妈妈一时语塞。“那是因为金星表面有浓厚的大气,反照率很高,所以太阳的光照到金星上后看起来就像金色的火球了。”记者在一旁赶紧补充。“那为什么木星是木头色的?”记者一时也无法回答。

    因为几天前俄罗斯的陨石伤人事件,正在讲解陨石的“90后”讲解员牛爽被参观者团团围住。已经75岁的退休教师寿吉瀛听得格外认真。“我是看了朱进馆长关于陨石的一个访谈之后和自家老头子一块过来学习一下,也了解点天文的知识。”听说寿奶奶是一位退休教师,牛爽在讲解完后连忙请她给提点意见。“有了讲解,游客来了就不是只看热闹。你们这里图文并茂,还有模型,有很多课堂上讲不到的东西。对孩子们来说,你们是更好的老师。”得到寿奶奶的称赞牛爽很开心。

    记者在场馆出口处,看到一位面带微笑的女孩帮助参观者把门拉开。这位名叫袁亚茹的“90后”女孩儿,是北京现代管理大学民航专业的一名学生,趁着寒假的机会来天文馆兼职锻炼。“在这里工作辛苦么?”记者问。“还是很辛苦的,特别是初二到初六这几天,场馆里几乎不断人,每天要站六七个小时。”“不过很值得。”袁亚茹顿了一下说,“我在这里不但知道了很多天文知识,还知道了父母挣钱很不容易。”

    (本报北京2月20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