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27日 星期二
“航理通”缘何“没想到”
张建涛 徐华林

    “问:为什么禁止饱腹和空腹飞行?答:保证飞行期间血糖处于合理浓度,在极端条件下身体有较好的应对基础。”“问:飞机空气动力的作用点偏离重心时缘何影响飞行姿态?答:因为形成了俯仰、偏转和滚转3个力矩。”……近日,笔者在南空航空兵某师空勤楼LED显示屏上看到,飞行人员“每日航理问答”新增了航卫、航空医学、空气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这是该师为填补飞行人员航理“盲区”采取的新举措。

    改变源自一次特情预想的“失算”。一名全师出名的“航理通”飞行员,对飞机的性能数据、设备及构造了如指掌,脑子里装满了飞行程序图、注意事项和特情处置方法。然而,在一次执行空域仪表飞行时,没想到却误入了隐藏在层积云中的积雨云,险些给飞行安全带来隐患。“航理通”缘何遭遇“没想到”?师党委剖析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航理学习内容单一,对气象知识存有“盲区”。

    师党委调查发现,飞行人员在航空理论学习上普遍存在一种倾向:重视学习飞机机械构造、操作使用方法、特情处置流程和技战术基础,但是对于航卫、航空医学、气象、飞行动力学、空气动力学等“边缘”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盲区”。新一代战斗机机动性能强、续航时间长、高过载荷大、信息量复杂,对飞行员的航空理论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党委议训会上,“一班人”形成共识:多领域学习航理,拓宽知识面,对于从容处置特情,十分必要。

    针对平时理论学习偏重飞行教材和驾驶守则的实际,他们将航卫、航空医学、航空生理、心理、气象、航海等相关知识纳入航理学习内容。定期邀请航空研究所、医疗保健机构、电子专业、 机务和气象专家给飞行人员授课,讲解相关专业知识。通过团组织理论上课、大队集体学习交流、观看外军相关视频等方式,不断拓宽飞行员的理论“视野”。在此基础上,通过“飞行员结对互问,飞行大队定期测问,团每月组织测试”的方式,对新纳入的航理学习内容进行拉网式检查。

    航理知识宽泛,特情处置能力自然“水涨航高”。该师副参谋长张雄辉、飞行员杨帆在高空执行飞行任务时,先后遭遇发生座舱失密的特情,出现皮肤瘙痒、打嗝、双耳刺痛和头晕等“减压症”症状。由于航理学习中对“减压症”的危害、预防方法等相关知识学习到位,心理准备充足,都顺利将故障的战机完美地降落在跑道上。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