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16日 星期四
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生产一线写论文

    □ 蒋亦丰  石丛珊

    近日,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教授胡旭东带领一支15人的教师团队赴浙江省新昌县,参加与当地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论文开题答辩,共同担任答辩评审的还有企业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

    硕士论文开题不在学校,而在企业;不是学生找老师,而是老师找学生。这不仅是开题形式的创新,其背后,是一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

    新昌县纺织产业实力雄厚,集聚了好几家全国纺织机械领域排名前10的龙头企业,当地政府对技术创新也十分重视。

    10多年前,浙江理工大学教授胡旭东和他的团队就已经对接当地产业,为企业答疑解困,而后10多年里,双方合作逐步升级。2015年,浙江理工大学与新昌县共同成立了浙江理工大学新昌创新技术研究院。依托研究院,学校搭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逐步探索产学研一体化。

    “2018年启动第一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报名的时候,很多学生对联合培养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而2019年报名人数已经大大超过了录取名额。”浙江理工大学教师应志平说。

    不同于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研一学习理论知识为主,研二开始进实验室参与课题的培养模式,这30名学生研一期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研二和研三就前往新昌,在企业参与实际生产工作直到毕业。

    从重实战这个导向出发,浙江理工大学加强了硕士培养方案中与企业实践生产相关的课程,在学术论文方面规定学生有论文发表即可,但研究内容必须是来自企业的实际课题。

    浙江理工大学教授吴震宇团队前段时间为企业设计一个纺织设备控制器,数学建模阶段以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为主,模型确定后,控制器的工程实现则全交给学生完成。“这样就把研究生培养前置到生产一线,能缓解工程课题来源有限、实验和制作条件不足等现实困难,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实现了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如今,新的培养模式成果已经初步显现:首批前往新昌的29名学生当中,已有6名学生共申请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10项,参与企业项目及课题14项,学生们参加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等赛事频频获奖。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对高校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学校将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目标,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为师生成长和社会发展赋能。”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学校长陈文兴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