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29日 星期四
如梦江南
——首届非遗传承人群学历教育毕业作品展侧记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赵罡

    6月20日,如梦江南——首届非遗传承人群学历教育2015级工艺美术品设计成人教育大专班毕业作品展,在北京亮相。本次活动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得到了文化部非遗司、江苏省文化厅、教育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陈通、文化部中外交流中心主任于芃,文化部中外交流中心副主任李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关服务中心党委书记李刚,国家文物局对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赵古山等领导与专家出席。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孙丽华介绍,本次展览作品均出自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58名成教班学员之手,囊括了玉雕、核雕、木雕、竹刻、刺绣、缂丝、红木家具等。当天,还隆重举办了非遗传承人群学历教育座谈会。

    孙丽华说:“三年前,在江苏省文化厅、教育厅的支持下,学院与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共同培养成人高等教育大专层次工艺美术专业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以适应该行业从业人员艺术素养和学历提升的迫切要求。成教班学员主要为江苏省内玉雕、核雕、刺绣等行业从业人员。“

    记者了解到,虽然学员文化程度不一,年龄跨度大,工作繁忙,参展参赛事务比较多,但他们都迫切希望通过在高校专业学习,提升创新和再创造的能力,加深对本地区、本行业文化传统的认识和理解。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范卫东说,”通过我们为期两年半的努力,培养了学员的艺术素质和设计能力,提升了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一举措也成为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群学历教育的有效实践。”

    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成教班学员本身就是非遗传承人,他们不仅是学生,学习理论和文化课程,同时也是学院的师资力量,对在校工艺美术专业学生生进行传统手工艺的教学。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年近六旬的学员吴文康原本就是缂丝传承人,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年纪还能踏入学校,以前的他专注于重复性地制作,很少思考更深层次的创新和改革,通过两年半的学习,他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开始不断地对传统的缂丝工艺进行改进,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促进了他对缂丝工艺和产品的创新。今后,他将加强色彩研究和产品设计,促进缂丝这一古老的丝绸工艺焕发新机。

    来自苏州镇湖的苏绣传承人周丽琴曾经上过大学,学的电子商务专业,但因为从小生活在刺绣之乡,耳濡目染,所以大学毕业后也回家承担了技艺传承的工作,通过传承人学历教育,她学习了美术基础,设计创意原理等知识后,对苏绣的技艺传承有了新的认识。

    在来自镇湖的苏绣传承人汤晓红看来,传承人学历教育对于刺绣从业者是一个转换思路的提升。无论是非遗研培和学历教育,对于传统手艺人的影响非常及时,也非常难得,弥补了在知识上的短板,美学素养的缺失,市场认识的局限。

    项兆伦在本次座谈会总结中指出,对非遗传承人群进行学历教育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应该鼓励更多的高校开设这样的课程,促进人才的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化和全面化。他还认为,研培计划要更加深化,不仅要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历,还要促进参与高校进一步地关注传统工艺的本体、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探讨传统工艺在当代的发展和提升路径,为传统工艺回归日常生活提供方向引领和智力支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