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2日 星期四
当今日头条推送的不是新闻而是学习任务,学生会欣然接受吗?
本报记者 何亮

    面对课堂教育,仅凭经验与智力对几十号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人脑显然力所不及。人工智能可否助一臂之力?

    黄偲和他的团队,正在试图用“今日头条”的推荐算法解决填鸭式教学的问题。

    在不久前结束的“学习,见仁见智发布会上”,智课教育用户产品副总裁黄偲分享新产品——使用智能算法让学生欣然接受学习任务。

    触动他研发这款产品的,是推荐算法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大获全胜。

    2016年,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公布了一组数据,截止到当年10月底,今日头条已经累计有6亿的激活用户,1.4亿活跃用户,每天每个用户使用76分钟。

    让一个号称科技型企业在新闻圈里独占鳌头,张一鸣手中的王牌就是“个性推荐算法”——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为其推荐更多感兴趣的讯息。

    同样的原理,将用于满足信息需求的新闻换成训练学习效果的课业任务推送给学生,孩子对学习的亲近感能增加吗?

    “课堂填鸭,没有数据反馈就没有学习过程的管控。再加上课程包括不同的知识点,学生掌握的能力有强弱,就像一个雷达扫描后的图谱,知识点排列各异,任务推送需要逐个击破。”黄偲说。

    击破的方法是,智能算法进行推荐匹配。雷达扫描后,形成知识图谱,依此将个人能力、专家课程、真题练习相应匹配结合在一起,形成动态调控中心。

    智课教育Smart系统的显示器上,学生从2016年10月到2017年2月份,系统自动配送出任务清单,直接按日进行查询。

    随着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清单的变化形成路径。在这个过程中,智能算法对学员所有操作、所有行为进行打点,最后将数据形成一张可视化图片,进行下一轮智能推荐。

    技术也可导致可怕的部分。

    虽然智能推算的监测数据被教学督导拿到之后可以进行可监督式学习,这样可以改进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薄弱项。但是,学生学习的每一步都被“他人”了如指掌。

    “有很多家长朋友们跟我们说,我想看看我的孩子在学校里到底干什么?如果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只可能听孩子在学校做了什么,而智能系统下的学习,学员在网站上学习的任何一个课程,做了任何一个练习,我们的家长都是可以实时收到学生的学习反馈。”黄偲在发布会上表示,了解学生在学校里面是否用心,是智能系统的重要检测功能。

    “Smart系统的环节是自适应学习+过程式管控,有效监测只是手段。”黄偲强调,正确的运用智能系统,将检测数据用在合理范围之内是现行教育行业必须遵守。

    整个学习的过程包括学习和练习,都说三分学、七分练,练习的比重更大。

    智能推送要有任务式题库,“如果是任务式的,一上来先给一个题目,先做着,做完这个之后再给你推荐下一道题目,就像‘宝贝萝卜’游戏的升级版,一改设定好的环节逐步升级”。

    除此之外还包括移动端应用。系统可以采集到更多维度的数据,采用深度学习算法计算出来运用到口语批改,形成报告的准确率是比PC端的准确率高,所以不需要任何的人工批改介入。手写识别技术应用到一个真实的场景,也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的算法,它的准确率高达97%,只要识别到了这样一个文字之后,就按照机器批改的环节进行批改,出来的报告自然是很准确的。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