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2日 星期四
“休学创业”应量力而为
陈杰

    作为近几年最具感召力的政策,“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影响力异常深远,虽然当下创业的热情因为资本的“寒冬”有所减退,但这一范围并不包括大学校园,校园创业风大有越刮越烈之势!

    诚然,大学生创业更像是一股“风”。或许是因为学习才是其主业,大学生们玩票式的创业虽然并不为大众所看好,但为人们所包容,而日渐兴起破釜沉舟式的“休学创业”就颇受争议了。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日前发布的《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767所高校、43万多名在校或刚毕业大学生填写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我国近九成在校大学生具有创业意向,而“休学创业”最不受学生们待见。 不过,教育部近日印发的《高等学校“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支撑大学生创新创业,并支持探索可休学创业的弹性学习制度,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从政策上扫清大学生创业路上的所有“障碍”。

    当然,对于很多抱着玩一玩心态的大学生“创业者”而言,能否休学而全身心投入创业大潮之中原本就不是障碍。

    创业从来就是一件严肃的事,需要认真对待,创业成功更是需要将几乎全部的精力的投入。显然,这对大学生群体而言并不太适用。人民大学的调查显示,虽然89.8%的在校大学生曾考虑过创业,18.2%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创业意向。但七成以上在校大学生创业动机出于自我价值实现需要。调查显示,我国在校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追求自由自在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达37%,为“实现个人理想”达20%,有10%的大学生创业为了服务社会、创业报国。而纯粹为了赚钱而进行创业的在校生相对较少,只占总体的16%。很明显,我国在校大学生创业大都属于“机会型创业”,而非因为生存压力所迫。业而不精,也难怪有玩票之嫌了。

    其实,大学生创业话题本身就具有争议。有人认为学生就该好好学习,去创业会影响学业;有人认为尽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很低,但勇于尝试就已难能可贵,经历最重要。

    显然,勇于尝试的观点更受欢迎,但也仅限于尝试罢了。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除了在解决真正有需求的大学生创业者可能会面临的障碍外,似乎也在呼吁大学生在对待“创业”问题上需要更加认真。

    但也仅此而已,不能过分解读!特别是对于那些以“创业很时髦”的小部分人,如果只看到了“创业”二字表面的光鲜亮丽,“休学创业”便是一剂“毒药”。

    即便是真正的大学生创业者而言,在是否“休学创业”问题上也需要谨慎。

    创业是件厚积薄发的事情,需要某个专业领域足够的知识支撑和、人脉、经验、资金等资源,而大学阶段正处在这样一个“积累”的过程中,跳过这个阶段直接实践会带来很多问题。实现之中,就有不少的创业者表示学业会受到影响,创业过程中感觉自身知识结构有所欠缺。不少教育人士也建议,要充分利用校园阶段的学习为创业做好准备。此时,一方面是补充知识的迫切需要,一方面是以牺牲学习时间为代价去实践尝试,这样的情况下休学创业难免本末倒置。

    当前,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0.3%,其实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在开启创业尝试之前就一定要理性思考,做好规划和定位,警惕落入跟风耍酷的虚无陷阱,在面对是否“休学创业”时更应该深思熟虑。除非,这一个创业项目已经做得风生水起、正处在实践的关键时期,综合权衡学业规划做出休学的决定也未尝不可。

    休学创业并不是一场狂欢,是一次需要给养和耐力的拼搏,需量力而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