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性行为普遍 性知识零散 求助渠道少
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报告发布
□ 本报记者 项 铮

    2016年世界避孕日期间,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发布《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高校在校生性行为比例高,避孕方法使用少,性知识与实际态度、实际行为脱节。在调查的后面,中国计划生育协会都附上了行为建议。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中国青少年已有零散的性教育知识,但大学生遇到困扰,普遍缺乏解决、救助渠道。专家建议出台政府倡导的全面性教育政策。

    大学生中性行为普遍

    据记者了解,该调查报告是2015年起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在高校在校生中开展的“性与生殖健康及婚育意愿现状问卷调查”, 在高校教师和中国青年网络的协助下,共回收有效问卷17966份,覆盖来自东、中、西部地区的130余所高校。

    调查结果显示,67%的大学生有恋爱经历,城市生源的大学生中比例高些,农村生源的大学生比较略低。调查还显示,只交往过一个异性的大学生占多数,交往5个以上的异性的大学生仅为8.7%。

    约半数的大学生在18岁前发生第一次性行为,男性高于女性。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的仅占15%,而在四年级的学生中,这一比例提高至43.4%。“生理需要”、“结婚、订婚”、“加深伴侣间感情”、“想要孩子”是发生性行为的最主要原因,约有不到1%的调查对象是学业发展、职业发展、金钱物质回报等原因。

    大多数大学生自愿发生第一次性行为,26%的女生“说不清是否自愿”。

    23.6%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有婚前性行为;31.7%认为如果与对方有感情可以有婚前性行为;31.8%认同以结婚为前提的婚前性行为;仅有3.6%的大学生认为有无感情都可以有婚前性行为。

    男女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明显不同,31.3%的女性认为应保持贞洁,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有婚前性行为,这一比例显著高于男性(12.0%)。

    另外,23.3%的人表示不能接受伴侣有过婚前性行为,26.5%表示可以接受,49.0%的人则表示“不确定,视情况而定”。男女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无明显区别。

    另外,76.8%的调查对象表示不会考虑在大学期间结婚,0.2%的调查对象已经结婚。90.3%的调查对象表示不会在大学期间生育;4.8%的受访者认为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考虑大学期间生育;4.2%的受访者认为如果家里支持则会考虑生育。

    当代大学生对性行为越来越开放,恋爱、性行为发生率上升,多性伙伴比率上升,对此,中国计划生育的专家建议,应由政府倡导全面性教育政策,在学校、家庭、社区开展科学全面的青春期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正确面对、处理青春期生理、心理和健康需求。

    具备避孕知识 仍有不安全行为

    在调查中,大学生对避孕方式知晓率高,但实际态度和实际行为有偏差。

    调查显示,在避孕方式中,大学生群体对安全套、紧急避孕药、安全期避孕知晓率超过半数,对绝育、宫内绝育器、体外射精等,知晓率约为32%,1.4%的调查对象没有听说过任何避孕途径。城市生源的大学生知晓率高于农村生源。

    大学生选择避孕方式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对身体副作用小”、“简单易操作”、“避孕效果好”,其它因素是“伴侣要求”、“获取渠道广”、“对性体验没影响”。女性更重视“对身体的副作用”大小。在大学生中,最经常使用的避孕方式是安全套,使用避孕药的比例是12%。

    在调查对象中,有195名从不避孕的大学生,他们认为,避孕“没有必要 ”、“伴侣拒绝使用”、“性体验效果差”、“经济因素”。

    在有过性行为的人群中, 11%曾经有(致使)过怀孕经历。在有性行为的女性人群中,10.1%有过怀孕经历,重复怀孕比例为3.2%;在有性行为的男性中,11.8%曾造成对方怀孕。

    青少年性活跃比例高、避孕方法使用少,大学生们所具备的知识与实际态度、实际行为脱节。尽管我国发布《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后,青少年避孕知识普及率升高,但是部分青少年仍然拒绝避孕,仍然有不安全性行为。

    对此,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建议,我国“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项目”的干预模式应从“普及知识”改为“改变态度和行为”,将追求短期知识普及转为实际长期行为态度的转变。同时,建议卫生与计生部门应与教育部门合作,提升青少年避孕意识、促进避孕药具可及,降低青少年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率。

    流产要选择正规公立医院

    在调查中,有360人报告自身或伴侣有过人工流产经历,占发生过性行为的调查对象的9.9%。其中,有“重复人工流产”经历的约占四分之一,7.8%曾经历“超过3次人工流产”。

    在有人工流产经历的学生中,大部分选择前往正规公立医院接受流产及相关的卫生服务,29.4%选择了正规私立医院,但也有少部分青少年选择了小诊所、自行服药。67.5%的人选择无痛人流,21.9%的人选择药物流产,15%的人选择普通人流,6.1%的人发生“自然流产”。

    大学生月平均支出水平影响流产方式选择。无论支持情况如何,50%的流产的大学生选择正规公立医院,月支出中等的大学生选择“无痛人流”,选择“药物流产”的调查对象比例随其月均支出增多而降低。月支出500元以下组、月支出3000元以上组的自然流产率远高于其他人群。

    专家表示,人工流产对女性的心理、身体有不良影响,有些女性甚至在流产后对爱情观、价值观、世界观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认为,女性年轻时流产对今后的怀孕生子也有影响。专家告诉记者,作为新时代的女性,不要把流产作为避孕的常规手段。实在无法接受避孕药、避孕套或者避孕环的话可以选择其他科学而健康的自然避孕方法。

    在性活跃的大学生群体中,生殖健康不良结局的发生率不容忽视,且这种不良结局对其未来的人生发展造成极大负面影响。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的专家建议,家长、学校、社会群体 应向青少年群体传递正确的避孕知识、技能训练,增强意外怀孕和流产的预防意识,学校也应建立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意外事件救援机制,让发生意外的青少年及时得到安全、有尊严的救护。卫生计生部门可在正规医院建青少年友好服务门诊,保护青少年隐私、尊重青少年选择、重视青少年发展的就诊环境。

    性教育还需加强

    在大学生中,由于知识缺乏,性疾病的影响不可小觑。约有四分之一的调查对象表示曾出现过异常症状,其中“外阴部瘙痒”最常见,其次是尿道异常分泌物,小便时尿道疼痛。

    对此,约67%的青少年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曾寻求诊治的人群中,去正规公立医院诊治、自行使用药物的人最多,月平均支出越高的人群选择去正规公立医院诊治的比例越高。

    调查结果提示,目前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相关的卫生服务需求较大。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专家建议,引导青少年正视生殖健康问题,提高自检意识,提供通畅、便捷的就诊通道。在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内容中,有必要纳入疾病健康、自检意识与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就诊观念。

    早在1993年,我国即在健康教育文件中提出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设计性教育内容,但是目前教学随意性大,部分学校减少、回避相关课程。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专家同时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全面、详细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大纲,保证学生接受必要的知识和信息。除传统的课堂教育外,还应充分重视同伴教育、互联网、社会媒体的影响,扩大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京ICP备06005116